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严格监管不规范吸储早已拉开序幕,“周期付息”被定违规

第一财经 2021-02-10 18:04:47

作者:陈洪杰    责编:于舰

那些不规范的存款“创新”产品将被下架。

2020年下半年以来监管连续打出组合拳,对各类不规范吸储的情形实施穿透式监管。当下,中小银行的又一吸储利器周期付息被央行认定为“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日前,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部分金融机构为吸收存款,发行了活期存款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和周期付息等所谓“创新”产品,这些产品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超出同期限存款利率,且违反了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等规定。

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到,到目前为止,事实上的确存在很多中小银行通过周期付息等产品吸储。“小银行吸收存款难度较大,不得不通过提高收益率来吸储。监管现在还未叫停这一业务,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一家中小银行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对吸储行为严监管的态势下,中小银行吸储的困境不仅仅在于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等所谓“创新”产品的叫停,央行还宣布,2021年第一季度起,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禁止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业务,已发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结清。

规范多款“创新”产品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加强存款自律管理,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整改活期存款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当前,央行又明确将周期付息产品也列入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所谓周期付息存款产品,是指投资有了收益之后付给投资者的周期,有的产品是按月付给收益,有的按季度等。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之前中小银行的周期付息存款产品并不是很多见,主要是靠档计息产品。靠档计息产品叫停后,一些中小银行为缓解资金端的压力,开始大力拓展这种新型存款产品。

记者发现,目前,有很多中小银行都在使用周期付息产品。“不需要担心周期付息产品的风险,此种存款是受‘50万元内存款保险100%赔付’保护的。不过这类产品可能因其利率较高后续将被叫停。”此前,一位华中地区中小银行行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央行数据显示,对于活期存款靠档计息产品,整改前(截至2019年5月16日)的余额为6.7万亿元,要求自2019年5月17日起金融机构逐步整改,2019年12月1日起停止新办,余额自然到期。截至2020年末,活期存款靠档计息产品余额为1.2万亿元,较整改前压降5.5万亿元,压降比例超过81%。对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整改前(截至2019年12月16 日)的余额为15.4万亿元,要求金融机构自2019年12月17日起立即停止新办,并于2020年末将余额压降至零。截至2020年末,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已顺利实现余额清零目标,共压降15.4万亿元。

上述《报告》称,2020年12月,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为1.25%,较2019年12月下降1.18个百分点。同时,结构性存款的整体预期收益率和兑付收益率也快速下行, 2020年12月分别为3.09%和3.03%,较2019年12月下降0.5个和0.54个百分点。2020年末结构性存款余额为6.3万亿元,较2020年4月的最高点10.7万亿元减少4.4万亿元。

“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利率自律机制的作用,加强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结构性存款、异地存款的管理,防止非理性竞争,维护存款市场有序竞争,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稳定,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创造良好环境。”《报告》称。

禁止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

近两年,部分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吸收异地存款实现快速扩张,偏离了服务本地经济的定位。由于异地存款稳定性较差,积累的流动性风险易快速传染。

为应对上述风险,《报告》称,将于2021年第一季度起,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禁止其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已发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结清。

如何定义异地存款?异地存款是指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在没有设立实体网点的地市开立的账户吸收的存款,既包括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也包括通过自身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吸收的存款。

但《报告》提到了一种特殊情况,即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在线上开展的银行除外。但此类银行展业范围不受空间限制,实质上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经营的银行,所以存款利率自律要求参考国有银行执行。

《报告》称,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利率体系的压舱石,要长期保留。

银行负债端的规范,受到冲击最大的群体是中小银行,因其资本补充渠道不及大行,对存款的依赖程度较高。为此,央行的《报告》一出,业内认为,中小银行将面临挑战。未来,商业银行需要厘清自身的业务结构与规模占比,通过加强同业融资来缓解监管带来的冲击;要认真评估监管指标,如流动性匹配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核心负债比例等重要监管指标,进行压力测试;要加紧平衡收入结构,做好客户精细化运营,大力发展自营渠道,借助网点优势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地方法人银行应坚守本地定位,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精耕细作。

不过,市场上也有一种声音是:中小银行当然要坚持依法合规和审慎原则,确保创新活动与银行的负债质量管理水平相适应;需要依照监管要求,严格执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及规范吸收存款行为等有关规定;但中小银行想要走出揽储困局并非一朝一夕,监管应当允许中小银行在用户运营手段上进行合理探索。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