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想辞职全职做投资,可以吗?

2021-02-22 17:58:17

责编:张健

一个人买卖股票,是否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当我们在资本市场中买卖股票的时候,是有很多作用的,只是有时候,你会觉得,这种作用似乎不大,也有时候,似乎不那么舒服。投资就是这么个事情,从本质上来说,给社会创造最直接价值的,是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因为他们会给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家,提供了资金支持。我们所有人都有一条路,可以实现做全职投资的目标,那就是:先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然后人生只剩两件事:生活(所有和投资不想关的、你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归进来),和投资。但是,其实眼前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比如看书,比如学习投资,比如出去跑跑步。

一个人买卖股票,是否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想过,我是真的想过。

比如说,如果有一天我财务自由了,除了生活的时间,都用来做投资,我算不算一个“对社会没有价值的闲人”?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当我们在资本市场中买卖股票的时候,是有很多作用的,只是有时候,你会觉得,这种作用似乎不大,也有时候,似乎不那么舒服。

关于“作用不大”,我举个例子。

在2015年熊市暴跌的时候,如果你买入,就是在给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做贡献。当然了,大部分人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我说,作用不大。

关于“不舒服”,再举个例子。为什么企业家要拼命把公司弄上市?因为可以获得资金,这些资金哪来的,不就是股民给的吗?那这些股民,为什么要买这些股票?

当然,有人是因为看好公司,但各位不妨回想一下,你上次中的那只新股,主营业务是什么?我估计90%以上的人不知道。因为,我们觉得,还能有人以更高的价格,从我们这里买走这些股票。那这些买我们股票的人,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向前穿透几层,你会发现,他们给了企业家做大企业、进而上市的动力。当然了,这些股民最后,很多都亏了钱,所以我说,有时候也不太舒服。

尽管有以上种种事情,但我有一个一以贯之的观点:只要某个事情,对你自己是有价值的,而且对社会不是负向价值,那就值得长久去做。

投资就是这么个事情,从本质上来说,给社会创造最直接价值的,是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因为他们会给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家,提供了资金支持。

相比之下,二级市场的买卖,能给实体提供的支持,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因为这个事情,投资者本身可以获益,而无数个投资者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整个资本市场获益了,我认为,这就是投资的价值。

价值实现的步骤

我觉得可以考虑结合自己的愿望、能力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在一条沉船上慢慢死去的感觉实在太糟了。

我们所有人都有一条路,可以实现做全职投资的目标,那就是:先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然后人生只剩两件事:生活(所有和投资不想关的、你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归进来),和投资。

财务自由当然没那么容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两个点很关键:

第一,努力工作。

一份工作,只要是能让你实现“自我增值”的,就是好工作。但是,通常这种自我增值,是需要你主动投入,才能实现的。所以,大多数人实现财务自由的第一步,或者说前提条件,就是努力工作,这样才会让自己在劳动市场上更值钱,拿到更多的劳动收入。

要知道,哪怕你能有巴菲特的投资水平,也不过是20%的年化收益率,在你没有多少本金的时候,这点收益,只是杯水车薪。所以,当别人建议你“把工作做好,再谈投资”的时候,不要以为他在忽悠你,这是现实的问题。

而且,就算你有一笔初始资金,没有后续工作持续提供的现金流,是很难不断抓住投资机会的。毕竟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连多余资金都没有,靠什么实现“抄底”?

第二,学习投资,摸索实践,而且是越早开始越好。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钱少,不值得学习投资。同样的收益率,25岁开始投资,和30岁开始投资,截止到60岁,收益能相差多少倍的故事,相信读者们已经听过无数次了,我就不讲了。

不断学习投资、实践投资、逐步完善你的投资体系,慢慢你就会发现,自己走上了投资的康庄大道。总之,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记得你的心在远方,在入了投资的门之后,逐渐开始践行自己学到的东西。

不知不觉中,你的投资收入会开始超过工作收入,这时候,你就有了选择的余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不要紧,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一步一步往前走,不要因为看不清远山,而摔倒在面前的泥坑里。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我们很多人的状态,我们总觉得,人生好迷茫、未来不清晰。所以,我们打开抖音、打开游戏、打开爱奇艺。但是,其实眼前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比如看书,比如学习投资,比如出去跑跑步。

如果有清晰的目标,那你很幸福,朝着目标、义无反顾的跑下去就好。

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记得先把当下能做的事情做好,然后告诉自己:

人生有时就像走夜路,方向没错,看清脚下,总会越来越近的。而且,说不定走着走着,就到了有路灯的地方,或者,说不定天就亮了呢。

只要中国的企业税不高于别的国家,中国企业的效率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放眼全球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经常有人会说:中国已经没什么优势了,你看东南亚要崛起了、印度要崛起了、非洲要崛起了。但这里的几个优势,是实实在在的优势。

去过国外旅游,就知道大部分国家,人民的劳动意愿,远低于中国人,“勤劳勇敢”这四个字,勇敢不说,勤劳是真的勤劳。

产业配套这一点,也很关键,中国是世界上除了美国之外,唯一一个能覆盖绝大多数产业的国家。

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做生意,你想要的所有上下游,几乎都可以在一个国家内完成。不要小看这一点,产业集群优势,这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市场规模就更恐怖,为什么那么多跨国公司,要争先恐后来中国办厂?

我们所熟知的“劳动力成本低”,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绝大多数公司,其实是看中了中国的市场潜力。

各位可以想想,拿美国来做个对比,美国国土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人口恐怕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没错,美国是人均收入高,但很多东西,你收入再高,也就是用一个而已。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牙膏,比如汽车,比如你能想到的很多东西。

做投资这些年,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文化融合、语言相通、人口巨大的消费市场,是一个多么容易孕育伟大公司的温床。就算这些公司,将来不会走出国门,单是国内这个巨大的市场,就能诞生超出想象数量的公司,这些公司,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收益。劳动力成本优势就不用说了,显而易见。

理解生意、理解市场、理解自己

做好投资,我认为有三道关要过,我把她总结为:理解生意、理解市场、理解自己。

理解生意,指的就是弄明白一家公司,过去赚钱情况怎么样,如果不错,原因是什么?以及更重要的,未来的赚钱情况会如何?

理解市场,指的就是认识到市场波动的不可预见性,以及自己该如何面对市场的波动。

理解自己,指的是要明白:自己“凭什么”在市场上赚到钱?并且,尽力将自己的投资体系,建立在自己的长处之上,从而长久提高胜率。

为什么强调“质”的判断呢?因为公司经营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任何公司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地发展,但优秀的公司,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即便如此,他也需要时间和空间。给谁时间和空间,“质”的判断就非常重要。

这个“质”,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护城河”,或者叫竞争优势,整段摘录,翻译成白话就是:好公司经得起折腾。

刚开始投资的人,很容易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做出线性推测——好的会更好、坏的会更坏,而且没有回撤,只有一个趋势,一往无前。但真实的商业世界,是很复杂的,公司的经营,也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暂时的加速,或者倒退。

而资本市场的短视,往往会让一家公司的股价,因为一年的经营不好,出现大幅下跌。以上现象,在各种各样的公司都会出现,不管是好公司,还是坏公司。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找到那些具备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而这些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经营的问题,同时股价出现了巨大的下跌。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盯着公司的竞争优势,然后耐心等待公司逐步走回正轨。

只要公司的竞争优势没有恶化,市场空间还在,大概率情况下,公司是会恢复正常的。一旦资本市场意识到,这家公司只是暂时遇到问题,股价马上会有剧烈的反弹。

这时候,就是投资者熟知的“戴维斯双击”,收获的,就是利润增加,以及市盈率上涨的双重大礼。

散户对于这样的大跌应该开心,因为有新的资金可以买入,但私募基金经理不完全是这样的思考,因为当时可能不存在新增资金,而剧烈的下跌可能导致赎回,对基金来说,就有可能发生本金损失。

这一段,把基金经理和散户面临的情景差异,说得很明白。相对于基金经理,其实散户在做投资方面,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无关能力,而是由机制决定的。

私募基金,大多都是有清盘线的,所以,哪怕基金经理知道,一家公司下跌50%以后,还能上涨100倍,他还是要在下跌一定幅度之内的时候,把这家公司股票清掉。

而且,就算他不清掉,受不了压力的投资人,也会不断赎回,这赎回的钱从哪来?不还得卖股票吗?所以基金一边喊着某只股票好,一边在下跌时跑得比谁都快,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只要散户不加杠杆,专注于选择公司,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