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号文件明确五年施工图,研究机构挖掘三农受益板块

第一财经 2021-02-22 22:46:08 听新闻

作者:邵海鹏 ▪ 张苑柯    责编:计亚

中央明确要求,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之际,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于2月21日正式对外公布。

2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都要开好局起好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唐仁健表示,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既立足当前,突出年度性、时效性,部署好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是管今年的“任务书”;也兼顾长远,着眼“十四五”开局,突出战略性、方向性,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也是管5年的“施工图”。

2月22日,国新办举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布会。新华社图

“两个决不能”

在2020年脱贫攻坚战收官之际,全世界遭遇“黑天鹅”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这使得唐仁健所概括提到的“两个决不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旋踵而至。这背后的现实逻辑是中央“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

文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具体来说,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

因此,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小云称,从贫困发生的客观规律而言,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贫困的最终解决。

在发布会上,唐仁健表示,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总体上已经脱了贫,“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包括产业支撑的根本,基础也不牢固。

他提到,今年和“十四五”期间,要把巩固拓展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摆在首要位置,继续压实压紧责任,一定要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为此,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对于粮食安全,一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

唐仁健表示,在2020年中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之际,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产得出、供得上、卖得好,经受住了一次大考。中国的粮食供求不宽,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未来人口增长,特别是消费升级,粮食需求还会有刚性增长。同时,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还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山东农业大学地方政府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国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两个“决不能”的提出非常重要、非常及时,都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前一个“决不能”,要求在五年过渡期中,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将来的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后一个“决不能”,从自身发展到外部环境都有现实意义。

因此,农业农村部对2021年和“十四五”工作目标提出了“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粮食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为农民而建”的乡村建设行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文件明确“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为农民而建”这一准绳再次被农业农村部所强调。唐仁健表示,一定要考虑农民的需要,照顾农民的感受,一定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一号文件中,一共有10处提及“乡村建设”,而2020年和2019年都只有2处。且“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单列。

中国信合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与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脉相承。

他说,乡村振兴指的是一种状态、一种目标远景,而乡村建设则有更强的过程性、可操作性。

今年一号文件的“总体要求”部分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一论述体现了过程与目标的关系。

陈林称,往年一号文件讲到“乡村建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平安乡村建设”,二是规划建设意义上的“乡村建设审批”。今年一号文件对于“乡村建设”的内涵外延大为拓展。

比如,“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要求“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涉及“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还讲到“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考虑得很全面。

他表示,这都不是点到为止,而是讲得很具体、可操作。

陈国申则表示,乡村建设行动要“为农民而建”,这句话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方向,这与乡村振兴要以农民为主体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券商认为制种行业有望受益

在“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的大基调下,要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藏粮于技上,种业包括种子的科研,最为重要。

中央也明确要求,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在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称,对于农业转基因的产业化应用,中国还是继续本着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原则有序推进,让转基因等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技术能够更好地造福人民。

张桃林称,从时代要求看,也是形势紧迫。目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需要抓住机遇、加快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从而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多家券商认为,制种行业有望受益于政策而迎来发展机遇,长期可看市场扩容及整体竞争力提升,与转基因技术相关行业个股或存利好。

农业农村部2月18日发布的《关于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原始创新和规范生物材料转移转让转育的通知》,明确指出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活动,鼓励原始创新;同时《通知》指出要促进成果转化,打通由研发到应用的关键环节,加速成果推广应用,同时发挥企业主导作用。

方正证券在研报中称,这一系列事项都为后续转基因品种商业化应用指明了方向,利好转基因品种研发储备丰富的企业。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则认为,目前我国种业存在技术水平低、严重依赖进口的隐忧,这也是中央高度重视种子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花长春预计,未来与育种相关的技术和产业将成为农业领域重要的增量投资方向。

天风证券认为,种业产业有望得到更快发展,种业技术有望迎来变革机遇,转基因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行业竞争有望更为有序。

华西证券也认为,我国转基因玉米商业化是大势所趋,一定会放开。不过该券商也提示,现在唯一不确定的是放开的具体时间节点。

反映到资本市场层面,早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前,农业板块已经有了“动静”。2月1日,农业指数(886045)涨势启动,从4968.42点上涨至突破6000点。上周五,农业指数再涨4.13%,生物育种指数上涨6.55%。文件发布后的22日,农业板块再度走强,当日农业指数最高触及6102.57点后尾盘小幅回落。截至收盘,农业指数上涨0.65%,报5978.13点,58只成份股中52只个股上涨,11只个股涨幅超过5%。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