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四五”新征程开启,以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的问题,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在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恒瑞医药5年累计研发投入规模超过百亿元,创新药不断上市,让中国医药原研之光在国际舞台闪耀,也让中国制药产品造福更多患者。
专注研发创新,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生物医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又事关国计民生、国家战略安全,因此,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突破、民族制药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而创新药研发,对于药企和我国制药工业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恒瑞集团董事长孙飘扬在今年“两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怎么强调创新都不为过。医药产业竞争异常激烈,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基本为欧美企业掌控。创新不仅是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也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近年来,恒瑞医药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从国内仿制药龙头企业转型为创新药龙头企业,成为为数不多能在技术上挑战跨国制药巨头的中国药企之一。
孙飘扬认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恒瑞医药制定了三个战略目标:高端制剂出口海外;突破性创新药在国内上市;真正意义的原研创新药在全球上市。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恒瑞医药不惜重金投入研发。去年前三季度,公司投入研发资金33.4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7.2%,无论从投入比重还是净值来看,都处在国内行业前列。近五年来,恒瑞医药累计投入研发资金更是超过128亿元。
原创药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研发人员筛选出1万个化合物,往往只有不到10个能进入临床,最后可能仅有一两个获批上市,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十几年、投入十几亿元。因此走创新药的道路,对企业的实力、能力和定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创新药都有专利保护。不掌握核心技术,不发展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就没有话语权。”孙飘扬说道,“中国企业拿不出创新药,对跨国公司就无法形成有效竞争,中国老百姓就只能花高价买进口药。”
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先后承担了57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有7个创新药上市销售,3个创新药已报产,另有30多个创新药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在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影像介入等产品领域,恒瑞医药已经形成核心竞争力,累计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104项,欧美日等国外授权专利388项。
今年,备受瞩目的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正式落地,恒瑞医药自主原研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正式公布医保价格并开始执行,从疗效到价格为患者带来双重获益。
“平价”PD-1单抗开启了中国的免疫治疗时代,卡瑞利珠单抗是目前肺癌、肝癌、食管癌领域唯一可医保报销的免疫治疗药物。患者年治疗费用从118800元降到自付年治疗费不足10000元(以三周方案、报销比例80%为例),这将彻底改变过去许多肿瘤患者有好药“用不起”的局面。
国际化发展稳中有进,面向世界创新
恒瑞医药追求的创新,是面向世界的创新。近年来,公司将创新的版图不断扩展到海外,先后在美国新泽西、波士顿和日本名古屋等设立研发中心。去年,恒瑞医药还在瑞士巴塞尔投资成立临床中心,完善在欧洲的研发布局,为创新药进军全球市场创造条件。
在国际前沿的ADC(生物导弹)、免疫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新领域,恒瑞医药的创新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生物技术领域,恒瑞医药创新研发基本覆盖全球所有靶点,在研生物创新药数量国内最多,多个生物创新药均为国内首家开发,国际一流的高端抗体药物偶联物正在中美同步开展临床。
在引进创新技术同时,恒瑞医药积极推动向海外输出创新药成果。去年以来,恒瑞医药把卡瑞利珠单抗、吡咯替尼、SHR-1701分别许可给韩国CG公司、HLB-LS公司、东亚制药在韩国开发,总里程金达3.3亿美元。
同时,恒瑞医药还在加快推进创新药海外临床探索,有超过10个治疗肿瘤、糖尿病等方面的创新药正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和韩国开展临床试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III期临床研究在美国、韩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123家中心同步开展。
近日,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及苹果酸法米替尼刚刚获准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批准开展二者联合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开放、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2月底,恒瑞医药氟唑帕利胶囊也获得了美国FDA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格,批准开展一项一线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同时,恒瑞还建立了符合美国、欧盟和日本标准的生产、质控体系,是第一家将注射剂规模化销往欧美日市场的中国制药企业。通过全球协作,公司有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等20个制剂产品在欧美日上市销售,造福全球患者。
尽管国际化进程取得了上述进展,但孙飘扬仍然坦言:“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必须正视这一点。”他认为,中国要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不可能一步实现,但只有深度与世界接轨,踢好创新的“世界杯”,中国自主创新才能更好地获得国际认可。
从冯佶的履历来看,她过去覆盖的业务领域也完全与恒瑞医药近年来的战略重点相匹配,有望推动恒瑞医药在非肿瘤领域的快速拓展。
此次新任命的总裁,冯佶曾是一名神经科医生,后转型进入药企。
2024年,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30.60%,创新药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不含对外许可收入)一半以上。
加上这次与默沙东的授权合作,恒瑞医药已实现了13项创新药海外授权。
公告称,默沙东将向恒瑞支付2亿美元的首付款,并且恒瑞有资格获得最高可达17.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此外,根据HRS-5346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销售情况,默沙东将向恒瑞支付相应的销售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