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校准我们看待世界的坐标,适应动荡的20年代

2021-03-26 17:26:42

作者:管清友    责编:徐悦琳

20年代和过去40年差别特别大,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从和平与发展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老龄化,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到MMT等。我们已经迎来了动荡的20年代,需要校准我们看待世界的坐标,以一个平民视角去适应这些短期和长期的变化,并提前做好准备。

20年代和过去40年差别特别大,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从和平与发展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老龄化,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到MMT等。我们已经迎来了动荡的20年代,需要校准我们看待世界的坐标,以一个平民视角去适应这些短期和长期的变化,并提前做好准备。

近半数初中生上不了高中,内卷无处不在

我想先说一个经历,昨天晚上我参加牛津中国论坛,因为每年牛津的留学生都会组织一次论坛,我也参加过几届,他们会请各方面的人士参加。我昨天参加的是内卷问题,我后来问这些优秀的中国留学生为什么会聊内卷化的问题。当时我就这个跟牛津的一个研究所所长,还有北大的一个教授,还有一个导演在聊这个事情。我发现不同领域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看法差异特别大。我自己感觉我们对这个问题看得更现实更真切。一方面,作为一个观察者,另一方面其实是作为一个孩子家长感触更真切。

我当时就列了几个数据,但我发现这几个数据好多人不清楚,我估计咱们今天很多人也不清楚。大数上讲全国从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人数比例,只有大概50%左右。大城市的比例稍微高一点,中小城市、农村的比例可能会低一点。北京、杭州、深圳这些城市,初中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都是百分之四十几。也就是说,从概率上讲,哪怕你是毕业于985、211,你的孩子将来还是有百分之四十几的几率是上不了高中的。大家可能会说这个数据不可能吧,特别是北京、上海这些区域的人会觉得不可能,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你可以去查一查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的普通高中升学率。

大家应该会感觉很惊奇,这个数据其实反映了我们正面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昨天就有一个小姑娘我印象特别深,她说她本科是国内985,现在在牛津读研究生,原来是“985废物小组”的,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他们觉得他们在985学校里头属于不太行的,后来她考上牛津之后,她就被“985废物小组”踢出了群。大家对这个问题肯定都有自己的看法,我想说的是,内卷无处不在,在很多领域早就开始内卷了,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内卷的原因有很多,技术、制度、模式,包括外力等。

动荡的20年代早已开始,校准看待世界的坐标

现在来看,动荡的20年代早已经开始了,2018年是序曲——中美贸易战, 2019年稍微缓和了一下,因为美国在准备大选,双方在谈判,2020年是疫情的冲击。2021年我们也看到了,在阿拉斯加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刚刚结束,情况大家也看到了。官方的说法叫守住底线,对此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

假定一种正能量或者说美好的情景,中国在未来10年超过美国,我们测算过,如果说按照正常状态,由于疫情我们有可能会提前2年或者4年要超过美国。还有一种可能要变差的情景,从做企业经营和投资的维度,必须也要看到这种情景,假定像1990年代以后的日本,怎么办?很多人说不可能,最好是不可能,但是如果发生,我们该做好应对。

所以今天我们要校准看待世界的坐标,至少有下面几个维度是需要校准的:

第一个,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这个比较好懂,大家都有直观感受。

第二个,从和平与发展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年领导人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现在内涵变了吗?没有权威的官方说法,但是我们知道新的一个说法叫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18年贸易战到20年疫情,再到现在的中美博弈,大家都有一定的体会。

第三个,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我们仍然处于经济增长的减速期,我们测算过,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的这些经济体,平均减速期大概在20年。如果从2009年开始算起,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还有近10年的减速期。

第四个,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老龄化,人口问题这些年讨论比较多了,现在两会上,还有各个论坛上很多人也都在讲这个问题。老龄化的趋势不可更改,如何去适应老龄化?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甚至有人说人口老龄化已经不足以说清楚我们今天所处的状态,实际上我们应该叫人口塌陷。

第五个,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到MMT——现代货币理论,尽管在中国学术界对MMT有非常大的争议,但实际上,欧洲、美国、日本已经在实施了,中国实施的还是凯恩斯主义这套传统的货币理论。在货币问题上,欧美日和中国实际上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径。

第六个,从领袖视角到平民视角。中国人在观察一些问题的时候,比如中美关系,特别喜欢用领袖视角去看待问题。但视角不一样,定位也不一样,观点差异特别大。从务实的角度来讲,还是要按照平民视角或者从一个企业和投资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既然我们现在看到世界的变化,那我们可能要稍微调整一下坐标。在新的坐标体系里去看待一些具体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

注意6%的增长目标隐含的政策含义和市场影响

两会上确定了今年的增长的预期目标6%以上,其实争论还挺大的,有关领导在两会上也做了解释,官方的说法是前后衔接,不确定过高目标可以集中精力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民生、就业这些问题上,这些我都非常理解,也坚决支持。但是对于我们来说,6%和8%差别很大。按照国际机构的测算,中国的经济增长大概率会超过8%,一季度甚至要超过15%。如果说确定6%,毫无疑问,中国可能不会采取那么宽松的政策,很多去年出台的刺激政策,还在消化过程当中。这对财政收入、税收、金融监管、债务等一系列问题都会产生影响,因为不需要追求高增长了,主要要控制风险,要向民生倾斜等。

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发生改变,我一直强调平民视角,官方说的也没错,也都非常鼓舞人心,但是我们得学会看,这个官方目标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企业家现实的感受,就是通胀。而且上游的涨价已然影响到了中下游。尽管我们现在从官方公布的CPI数据看,通胀压力没有那么大,美国方面也在担心通胀压力,但是美联储的容忍在提升。所以大家对于最近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涨破1.7%,似乎美联储不太担心,但市场非常担心。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意味着流动性的拐点,我们去年就已经在说这个事情,流动性拐点对资产市场的影响,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其实从做实业的角度,需要看到通胀对于中下游的压力,上游的涨价对中下游的压力已经非常严重,一定会制约货币政策。

货币洪水洪峰会导致资本市场决口,要提前做好准备

很多人认为货币大洪水可能不会退潮了,因为可以无上限宽松,但是不大可能无上限宽松,因为通货膨胀肯定是一个重要的阀值,常识告诉我们,树不能长到天上去,货币也不可能无限宽松。

从去年四季度末到今年春节后一直在说这个事情,现在预测通胀基本上就相当于在预测货币洪水的洪峰什么时候来,或者说资产的大堤什么时候被冲垮。我不是悲观,因为按照我对原来这些教科书的理解,以及这些年我在市场上的实践,这次资产市场的决口可能是必然发生的,只不过我们现在是在预计它到底是发生在今年的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还是明年。

我觉得二季度可能是比较危险的。大家看看美国市场的表现大概就能知道,市场对于美联储的话越来越不相信了,市场和美联储其实有点越离心离德了,美国如果说出现剧烈的资产调整,美国还好,他可以安抚市场,可以剪羊毛,他问题倒不大,关键是其他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在内。

按照以往的经验,美国如果出现金融危机,其他国家一定会出现金融危机,其他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美国不一定出现金融危机。虽然我们所处的货币金融环境和以往是不太一样的,但是这个机制恐怕不会变。如果美国出现剧烈的资产价格的调整,其他国家可能受到的冲击会更大。就像1971年美国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讲的“美元是美国的货币,问题是世界的问题。”

当美国出现剧烈的资产价格调整的时候,全球的资本可能由于受到这种恐慌性情绪的影响,会从很多新兴国家市场撤出或者抛售资产,由风险资产转向无风险资产,就会引发很多新兴国家资本市场的波动。这种情况大家也熟悉了,拉美国家曾经经历过这种状态,东南亚国家在20多年前经历过,在08年次贷危机以后,中东、北非国家经历过。除了资产市场的波动,由于经济的崩溃,这些国家失业率提高,之后内部出现社会动乱,中东、北非剧变就是这么发生的。

我个人认为新兴市场已经进入加息周期,巴西、土耳其、俄罗斯都开始加息了。一方面是防范通胀,因为通胀已经来了,上游价格已经影响到中下游了。另一方面实际上是防范美国市场的波动带来的冲击。新兴市场已经开始感受到通胀以及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的压力。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和一个成熟的投资者,需要为已经看到的洪峰做点准备。

未来5-10年中国面临惊险的一跃,对我们非常关键

无论是中国的产业升级,还是在逆全球化这个过程当中如何与美国相处,对于中国来讲,其实都需要实现惊险的一跃,这一跃真的挺难的。简而言之,在考虑到这些变化的时候,我们可能要有一个内循环思维,尽管我们不希望真的只搞内循环,但是守住底线无非就是一个内循环思维。

我们强调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去思考这些问题,但实际上你会看到,国际大循环这个路径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或者说我们现在遇到极大的阻力。因此我觉得从一个务实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对于内循环逻辑要有一个重新的思考。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真的到了关上门,自己搞自己。但是有一点,我们得有一种本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也能生存发展下去。未来5-10年中国惊险的一跃,我觉得确实还是挑战挺大。当然我们有自己的优势,表现为巨国效应、规模、能力,还有改革的空间,这些都没有问题,我都完全相信。

而且这些年我们也在稳步推进国产替代,也在推动科技强国战略。很多领域也开放了,确实衍生出了非常多的机会。包括存量的互联网化改造、传统的一些商业模式的改造,确实也都有很多亮点。

但是从平民视角或者从大部分人角度来讲,在经济减速的过程当中,实现结构调整确实很痛苦,特别是结构调整阵痛期,这些年好多企业、投资者其实都感受到了结构调整阵痛,只是大家是在不同的年份开始感受到了。如果拉长历史阶段来看,阵痛期可能持续的时间还会比较长,在经济新常态过程当中,我们可能要逐渐经历平均增长速度5%左右的阶段,有人预计至少持续到2030年。

从官方的政策上来看,我们能够接受这种中低速增长。但在中低速增长过程当中,既要应对逆全球化,又要应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很多企业一定会被淘汰出局,这种情况其实资本市场也早就观察到了,或者早就在按照这个逻辑去布局了。这就是我们这些年看到的结构分化”,股票市场上分化非常严重。头部公司在2019年、2020年涨的特别多,到2021年春节以后出现了白马股股灾,从实体经济到资本市场大概就是这么一个逻辑,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中美博弈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应对不当很容易造成内伤

从投资从企业经营这个角度去看,我们也不得不去关注外交。但我们不要领袖视角,要平民视角,因为外交这事肉食者谋之,我们决定不了,但对我们影响很大。大家也看到了中美在阿拉斯加的会谈,杨主任讲的非常慷慨激昂,“美国没有资格说按实力跟我们对话,我们中国人不吃这套。”我自己理解该硬的时候要硬,该怼的时候也要怼。大家也看过,普京当年怼默克尔的时候都爆粗口了,当然我不是搞外交的,我只是从一个平民这个角度去看的。简单来讲就是我们不吃那套,我们也不会按照美国那套来,要么美国按照我们这套来,要么我们自己搞一套。

在拜登接手特朗普以后,好多人抱有一丝希望说我们总算能够缓过来的,毕竟拜登还是职业的政客。当时我就说过,战略上美国对华政策其实已经改变了,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并且这个时期持续的时间会很长。现在看,很显然这和原来国内的一些专家预计的是一样的——美国新政府对华的打法更系统、更策略。

如果说特朗普对我们来讲是个皮外伤,那美国新政府对我们来讲可能表面上没什么伤害,但是如果接不好招的话,很容易造成内伤。当然我们也会进行一些反攻,也不会坐以待毙。这个问题会极大地影响到几乎所有的决策。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看到中国对美的基本态度确实和以往有非常大的不同,而对于企业家、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在于由于中美之间的这种博弈可能拉开了一个序幕,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了。

我觉得包括中美关系在内的这些问题,确实让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动荡的20年代,全球化逆转了、中美关系逆转了,或者质变了,还有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期。最后鹿死谁手,到底是修昔底德陷阱,还是复制100年前在一、二战时候的那种状态,现在尤未可知,至少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当然希望中华民族能够如期实现伟大复兴,但挑战很多。

这种大国之间的博弈合作也是一台大戏,中美俄三方或者中美俄欧,包括日本现在也经常充当一些打手的角色了,现在日本人民也没办法,所以我们看到这场大国之间的博弈已经开始了。

全球动荡的20年代已经开启,要有底线思维

100年前的20年代,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全球动荡的年代。对于这种动荡期,我们绝大部分企业家和投资者其实是没有经历过的,心里是没底的。因为我们经历的这40年都是外部环境相对比较平稳的,尽管也经历过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以及99年南联盟使馆事件,包括2001年的911事件,但总体反正都是稳妥地处理了。所以中国几代领导人确实都是非常有智慧的。

未来会怎么样?现在确实有很多不确定性。每个人去看自己的状态,从来都是跟自己之前或者跟自己最好的状态去比,往往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未来会越来越好。但从一个平民视角,从做企业做投资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当然要务实一些。

记得18年的时候,我当时在讲从金融周期出现拐点这个维度去看的时候,我就讲过,我们要有适应性,现在看其实那一波还是基本看对了,后来很多企业折戟沉沙其实也挺可惜,挺可叹的。在这个时代洪流或者说这种政策推动下,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选择,这些企业的选择其实也影响到了很多具体的人。所以我当时总结过几句话,仍然适用于我们今天我们思考的问题,当时我引用了朱升给朱元璋提供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称霸。当然了,因为我们身处的行业,现在的基础不一样,大家每个人可能思考这个问题就更不一样。

回到最开始提到的话题,昨天晚上我跟牛津的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其实就有很大的感触,当这个时代变化来临的时候,你会发现,不同代际的人,他们的境遇或者他的基础差异太大。当然我也说过一个话,做企业经营和投资不要听经济学家的话,包括我的,为什么?经济学家经常要提示风险,所以容易悲观。而企业家永远要抓住机会,所以他必须得乐观。各位也知道我是既做研究,同时自己也做一些投资,这些年相当于做独立研究,我是希望大家以审慎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这种变化,因为趋势来了你挡也挡不住。同时我觉得要有我们自己相对保守的应对场景,也要有积极乐观的应对场景。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来讲,确实还是要有一点底线思维。

(作者为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