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波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中国正面临短期冲击与长期发展机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物价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和调整,同时在消费、房地产、教育、人工智能和双碳目标等领域提出了明确政策导向。
我们确实是正在从高欲望社会转变,但是不至于说掉到低欲望社会,充其量我们会进入到中欲望社会,这个也是经济到一定阶段之后人们心态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国际关系动荡所导致的外部需求波动,二是经济预期相对疲弱所导致的消费和投资不振。
我们猜测降准的可能性仍在增加,降准是对冲银行压力的重要方式,降准后银行会有更加富裕的资金空间,银行间拆借资金的需求也将会降低,进而带动银行间实际借贷成本的下行,有助于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超预期经济下行和超常规政策刺激,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从宏观管理层面来看,临崖勒马犹未迟。
“消失的流动性”往往与民间投资二者相互影响。
启动内需是一个看似无比正确的选择,但从长期来看是需要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改善一次分配制度,向居民端倾斜。中国市场大、韧性强。但这一次,中国经济就像一个在长坡前的雪球,需要一个第一驱动力,一个“入世”这样量级的驱动力,才能滚得起来。这一驱动力在哪里?这恐怕是我们真正需要探讨的问题。
很多过去分析范式、逻辑实则不再成立,需要重新反思、重新构建。
很多过去分析范式、逻辑实则不再成立,需要重新反思、重新构建。
近期受益于经济修复和疫情政策优化,机构对于2023年的资本市场普遍乐观。在当前疫情极端不确定性背景下,我们认为2023年的资产配置遵从谨慎乐观原则,仍应把预防尾部风险放在首要考量因素。
值得重视的是,近年由于疫情反复,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尤其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面临较大困境,大量线下业务为主的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裁员潮席卷各个行业。
当下经济形势波动,如何判断未来行业发展潜力?我们基本上从两个维度去判断一个行业的未来发展。第一,行业发展与内外环境的变化是否强关联。稳住基本盘,抓住现金流,开辟增长点,适应新周期。在这样国内外市场的大背景下,核心就是四句话:稳住基本盘,抓住现金流,开辟增长点,适应新周期。我们如何去判断一个企业或品牌的价值?企业的品牌价值一定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包括产业、产品、社会责任,以及美誉度、知名度等。公司的价值越大,至少证明这个企业的品牌价值有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公司价值越大,未必说你的品牌价值就越大。
投资建议:一是下游新能源主机厂,H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上升,下游覆盖BEV/PHEV高份额龙头主机厂有望迎来优异表现。二是重卡龙头,2022是缩小版2020,卡车板块H2或将上演估值修复戏码,前期已经超业绩因素大幅下跌的重卡龙头主机厂、与之配套的上游发动机等零部件生产商有望迎来良好表现。
除了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消费分级这些相对确定的因素外,还有一件事可以相对确定,整个世界经济进入货币洪水阶段。2008年以后全球经历了一轮货币大放水,大家能感受到的是:美国的房价涨、股票涨,中国的房价涨,整体资产价格涨,股票就是不涨。在两次技术革命中间,在全球化逆转的过程当中,中国要解决老龄化、少子化的问题,要解决诸多社会矛盾,政府债务货币化或许是要走的。货币放水阶段持有资产肯定是必选项,因为核心资产的定义比较宽泛,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所谓核心城市的核心房产,还有优质的上市公司股票,都算核心资产。
建议适度放宽北京等地汽车限购政策,激活万亿内需。也就是说,当前国内共有超过780万辆的购车需求受到限购政策制约而未释放。稳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之一,建议以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为方向,在确保双碳目标得以稳步落实、城市拥堵管理基本可控的基础上,适度放宽北京等地汽车限购政策,满足居民基本用车需求,激活万亿级别消费内需。
2022年两会即将召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备受关注。预计两会或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5.5%的区间,5%是2022年增长的底线。
中国一部分城市的数字化程度其实已经非常高了,它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数字化的平台进行有效的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了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华鑫证券首席经济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