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年报商誉减值袭来,集采下药械并购标的估值虚高遭挤压

第一财经 2021-03-28 18:22:00 听新闻

作者:林志吟    责编:乐琰

药企们前期高价并购而来的相关标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

医药行业的集中带量采购在“挤掉”仿制药、高值耗材价格虚高水分后,药企们前期高价并购而来的相关标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

近期以来,伴随着医药企业2020年年报公布,一系列商誉减值计提的消息“接踵而至”。受商誉减值计提影响,企业的利润也再度承压。

商誉减值计提

受海外并购标的CBCH II巨额商誉减值计提打击,2021年3月25日当天,蓝帆医疗(002382.SZ)盘中股价一度重挫逾5%。

前一晚,蓝帆医疗宣布,公司前期收购CBCH II 93.37%股权形成的商誉存在减值迹象,公司拟对该部分商誉减值准备增加计提至约17.6亿元。

这样一来,公司近一半的净利润被“蒸发”,为此公司也下调了2020年业绩预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缩减至15.5亿元至18.5亿元之间。

2018年,蓝帆医疗以近60亿元高价拿下了全球知名支架厂商CBCH II93.37%股份,一举造就了当年“A股史上最大医疗器械并购案”。

2020年11月5日,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宣告动辄高达万元的冠脉支架步入百元时代,支架厂商的暴利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彼时,蓝帆医疗的药物涂层支架系统(雷帕霉素)以469元超低价中标,对比既往13300元的挂网价,价格降幅超过96%。

对于这次商誉减值计提,蓝帆医疗解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CBCH II 2020年业绩有所下滑;同时,国家医保局组织的心脏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结果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公司虽然中标,但预计将对未来年度的盈利能力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并非只有蓝帆医疗一家公司遭遇这样的尴尬。

2021年1月30日,信立泰(002294.SZ)在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时宣布,对旗下公司苏州桓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苏州桓晨”)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83亿元,计提完成后,该公司的商誉账面价值变为0元。

2018年,为完善公司在心血管领域的产品线,信立泰以自有资金4.73亿元分阶段受让转让方持有的苏州桓晨100%股权,该公司主营“Alpha Stent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该产品在国家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失标后,市场份额面临“蚕食”风险。

在药品方面,从2018年底以来,国家已组织开展了包括4+7试点、4+7扩围等在内的共计四批五轮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这从侧面显示,整个医药行业集采逐步走向常态化。

集采也使得药企必须重新审视前期并购的仿制药标的估值。

2021年1月4日,众生药业(002317.SZ)“一口气”对4家子公司进行商誉减值计提,其中涉及到的一家公司是广东先强药业有限公司,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7.4亿元至7.8亿元。2015年3月,众生药业以12.70亿元对价拿下了先强药业97.69%股权,并于2015年5月取得该公司控制权。

对于计提减值原因,众生药业表示,根据目前已知的国家带量采购规则,公司预判先强药业旗下的主要产品之一头孢克肟分散片于2021年下半年被纳入国家带量采购范围可能性较大,届时产品不中选或大幅降价中选均将对其销售收入实现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2021年3月19日,华润三九(000999.SZ)也对孙公司浙江华润众益制药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众益”)进行计提商誉减值1.72亿元。该公司主要生产销售阿奇霉素等仿制药,华润三九于2015年通过子公司间接完成对该公司的收购。

华润三九亦表示,2020年浙江众益受疫情影响严重,线下销售及市场活动开展困难,同时阿奇霉素片纳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集采实施对浙江众益核心品种阿奇霉素肠溶胶囊的存量市场的冲击超出此前预期,对浙江众益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业绩挤压持续

从近期药企发布的年报来看,集采对仿制药企利润的挤压仍在持续。

北陆药业(300016.SZ)在年报中表示,2020 年度,受国家集采影响,公司降糖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095.35万元,同比减少19.02%。

今年2月份,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落选集采的仿制药,面临的挑战会更加严峻,首先在医院缺乏首诊患者,缺乏一定的用户基础,如转战院外市场,又缺乏品牌影响力,从长远看,相关的仿制药企会逐渐被淘汰出市场。集采对仿制药企利润的冲击也不能只看一轮,等过几年,相关品种或还会进行第二波集采,届时药企的利润面临再度被挤压。

“集采是推动制药行业集中化发展,中国未来真正做仿制药的企业不会超过100家,或只剩下几十家而已,而剩下来的仿制药企会形成一定的体量。”付钢这样认为。

受集采冲击的药企们,目前亟需补强产品线。进入2021年以来,企业在加速授权引入新药项目,如在2月份,至少有4家企业达成引入新药协议,涵盖恒瑞医药(600276.SH)、齐鲁制药、华东医药(000963.SZ)等。

紧接着,3月,石药集团(01093.HK)也宣布,全资附属公司石药上海与倍而达药业签订合作协议,获得其BPI-7711胶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不可逆的第三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全资附属公司津曼特生物与康诺亚生物签订合作协议,获得CM310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以用于治疗中重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

传统药企研发能力普遍薄弱,而授权引入也不失为一种弥补产品线不足的最快方式。

兴业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展望未来,仿制药品种中选集采后,转为低毛利率品种逐步成为常态,从长期来看,医药产业升级趋势不变,创新药是我国药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核心路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