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化智库(CCG) 邀请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院长布朗(Kerry Brown)教授前瞻“十四五”时期的中国与世界。CCG主任王辉耀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等话题和布朗进行对话。
用简单的标签概括中国并不现实
王辉耀:我看到你在书中结合了历史人物对中国的解读,但正如你所说,公众对中国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看到世界与中国,乃至不同国家之间的世界观存在鸿沟,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认知差距,有什么地方可以被改进,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布朗:对于中国之外的人,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人,我认为有三个非常大的困难阻碍着他们了解中国。
第一个问题是,19世纪以来,中国从来没有被看作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因为中国被殖民、被压迫。二战期间中国也是一头不被认可的雄狮。这种“中国处于边缘地位”的思想一直存在于欧美人的脑海里。尽管今天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强大起来,这些人仍然不愿意承认中国和他们是平等的。
第二个问题是,他们从来没有把中国当作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很多被看作是一个陆地国家,没有海军力量。但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不仅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也有了很强的网络能力。
第三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难的一个问题,价值观的不同是最难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欧美认为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开始对自己的价值观感到困惑了;第二个问题是,人们缺少对于中国价值观内涵的认知。这种理解缺失可能是因为有的人觉得中国的价值观不重要,也可能是有的人根本就不想了解中国。这是欧美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希望能够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概括中国——但这并不现实。
应建立“分歧话语体系”
王辉耀:你是如何看中国所面临的挑战的?你认为西方国家在外交政策方面对中国的理解有什么鸿沟?我们又如何共同跨越这个鸿沟?
布朗:我认为了解中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特意学习,一种是偶然习得。我对中国的了解大多是偶然的。提升对中国认识很难,但是我认为现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教育。但这也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人们对中国的了解加深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以更友好的态度对待中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把教育看作是解决问题的金科玉律,我们仍然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整。我不赞同“修昔底德陷阱”,我认为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独特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经济同时与世界金融、全球供应链接轨。中美“脱钩”是不十分现实的,因为中国国内市场吸引力巨大,可以让全球公司更好地与中国合作。《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去年底也初步完成,但今年欧洲有的国家又同中国在外交上出现一些波折,这体现了内在的一种冲突,欧洲希望看到投资但他们不能将两者割裂。
同时,我认为像气候变化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它的压力会迫使中美欧更多地考虑合作而不是单方利益,这也为三方提供了探讨合作可能性的机会。但是我认为我们也需要建立“分歧话语体系(language of disagreement)”。因为对于中国的探讨将是多层次的,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建立一个话语体系来帮助我们来表达不同观点,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这非常重要。
现在是外交的黄金期,对话的黄金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会变得简单,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应该拔苗助长,也不应该简单地认为一切都会很容易,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地化解分歧。
王辉耀:世界充满了挑战,气候变化、抗疫合作、公共卫生建设方面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随着发展,将有更多的挑战出现,作为人类,我们会有更多共同利益。欧洲处于特殊的位置,现在欧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你如何看待《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欧盟和中国和美国现在都有良好的关系,你如何看欧盟对中国和美国的角色?我们能否举行一个中美欧三边峰会?
布朗:特别奇怪的一件事是,近几年中美欧没有进行正式的三边特别对话。中欧之间有高级别对话,探讨过美国话题。欧美之间也有关于中国的对话。我们缺少的就是三边对话。
我认为在疫情和气候变化上构建三边对话机制还是比较可行的,但能不能达成共识又是另一回事了。对于美国而言,她还是觉得关系应该由美国主导,不是很在意欧盟同不同意。美国也不是很喜欢欧盟提出反对意见。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会在一些方面与美欧有分歧。所以我觉得现在开展三边特别对话还不是很可行。但是如果三边对话能够实施并达成共识的话,影响力将是巨大的,甚至会有其他国家加入其中。所以我希望三边之间可以有更多对话和协作来增进人民福祉。
英国人正试图寻找一条务实的道路
王辉耀:你生活在英国,英国经历了脱欧,全球化和反全球化交织,英国希望加入CPTPP,现在有许多力量的推动。你如何看待中英关系?
布朗:过去一年很难,也有一些分歧。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个人觉得,英国执政的保守党对中国的态度。保守党中有一些人建立了一个组织叫做“中国研究小组(China Research Group)”,他们把中国(的崛起)看作是一个问题。
从历史来看,在英国人的视野里,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高调的国家。对于英国而言,中国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很多人不重视中国,他们更重视英国同欧美的关系。
现在是有不少人讨论中国了,但是他们说的更多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话题。所以英国对中国的讨论某种程度上被扭曲了。
尽管如此,我认为英国人还是比较务实的,还是可以找到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间。尽管英国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我还是相信对于中国我们的方法会更温和。因为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并试图找到一条可以兼顾国家利益且能化解分歧的道路。我认为我们都应该更加务实。
我们敦促欧方正视事实真相,秉持客观公正,在南海问题上谨言慎行,切实尊重中方权益以及地区国家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付出的努力。
欧盟与中国启动促进工业数据流动机制
赵辰昕表示,希望双方专家团队深化技术交流、服务政策对话、带动务实合作,为中美气候合作和循环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十次中俄财长对话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
《燕东园左邻右舍》作者徐泓分享了老一辈燕京、北大学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围绕着燕东园,讲述了一群住在老建筑里的学者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