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国家对风电补贴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2020年全国风电出现了“抢建潮”,经过去年的市场高潮,对“十四五”开局的2021年的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在近日举办的“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开局”专题系列直播中,企业家和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高玲
运达股份党委书记 董事长 总经理
从这个趋势来看的话,未来几年,陆上风电仍然是风电增长的主力军,我们认为年均保持在30—40GW的容量增长趋势。同时海上风电的政策,目前仍然处于一个衔接的阶段,海上风电平价上网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保守估计未来五年,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也将维持在5—6GW左右。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其实按理讲的话,今年应该会少一些,去年是抢装,今年不抢装。今年海上风电可能还是会抢装,所以我估计今年可能会比去年缓一些。但是不好说,为什么呢?因为它取决于政府的态度以及对于行业的支持,如果按照风电和本行业人的说法,今年应该还是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长。现实当中产能是够的,就看风电行业的人想不想做,政府想不想支持。
没有“碳中和”之前,国有企业没有大规模布局,特别是国有能源企业。大家要注意,国有能源企业至少提供85%的中国电力和能源需求,所以说国有企业必须动起来。一旦国有企业动起来的话,从今年考虑,它们实际上也是属于抢装,把更好的资源先做起来,所以这是一点,不一定今年就比去年差。
(以上为高玲、林伯强在“‘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 开局’专题系列直播--3060窗口期 感知新能源行业的律动”上的发言节选)
制片编导:
吴 磊 许姗姗 周宝平
项目制作人:
傅 娆
当下,世界超过100万物种面临灭绝,关键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投资自然的紧迫性前所未有。6月25日,在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盛会上,第一财经· 中国经济论坛第14度携手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电视专场论坛,以“自然受益型经济:10万亿美元的商业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金融和企业届的资深专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寻找如何通过经济模式和金融手段的创新,有效形成驱动力,来激发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潜力。
强基计划的转段、转专业、进出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
上海是国资重镇,也正在打造民营经济新高地。
英国特许出口与国际贸易学会总干事福吉奥恩认为,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已成为全球企业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
浦东将出台境外投资、跨境结算、数据出境、国别地区指南等一揽子公共服务政策,引导法律、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机构跨领域组团式合作,组织各类金融机构对接,提供多元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