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中国经济论坛图文频道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最前沿丨“碳中和”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助力?未来重要政策预判

第一财经 2021-04-15 18:46:41

作者:中国经济论坛 ▪ 林伯强 ▪ 瞿晓铧 ▪ 高玲 ▪ 李俊峰 ▪ 周宝平 ▪ 许姗姗    责编:许姗姗

最前沿丨“碳中和”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助力?未来重要政策预判

“十四五”期间,围绕着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未来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将会有哪些重要政策出台?在近日举办的“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开局”专题系列直播中,新能源领域的代表企业和专家学者分别对未来的新能源产业政策做了建议。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从一个以化石能源85%到清洁能源80%、85%的翻天覆地的转型,它的成本可能非常大。这个转型的过程当中,怎么消化这个成本至关重要。电力系统自我来消化这个成本,它是不现实的,所以政府的政策至关重要。接下来政府退出补贴,电价那边暂时没有动静,今后可能会有动静。目前第一重要的就是价格机制要走出去,电力必须改革,电力价格必须有市场化的改革,让它能够反映真实成本,让它能够反映“碳中和”成本,这样你才能真正消化整体、系统性的、颠覆性地改变的内部成本,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一重要的。

第二重要的,跟抑制需求有关。因为中国目前是1万美元、2万美元,往3、4、5万美元去走,这个肯定是跟经济增长在一块,经济增长需要能源的支持,如果现阶段能源需求、电力需求仍然比较高的话,可再生能源个头又比较小,你就不得不再找火电,没有办法,除非停电。今后比较广义的节能应该是循环经济,就尽可能少用一些。另外一个就是说要鼓励产业结构调整,整体产业结构必须往更低耗能去调整,这样今后能源的需求才能够控制在一个比较可控的范围,同时支持高质量经济增长。

第三,我觉得这应该是国内国外的问题。接下来更重要的一个全球化应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化。为什么这么说?你在哪儿排放是无关紧要的,另外就是碳可以走,你这边管得严,它往那边走,所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是全球化应对。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贸易全球化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化,我觉得就有希望。

瞿晓铧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创始人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作为企业来讲,我们对于下一步“碳中和”最大的期许就是进一步改革开放,首先表现在电力交易上的改革开放。按我们行业的说法就是开放跟允许“隔墙售电”。国家能源局的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专门讲到,以后我们的电动汽车,几百万辆的电动汽车本身不光是储能电池,它也可以参与电力交易,也可以往电网上放电,我觉得这个讲得非常好。要做到这一点靠什么,就是要靠把电力交易所谓的“隔墙售电”打开。只要中国做了这一点,进行了这个改革开放,其它“碳中和”过程中面临的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高玲

运达股份党委书记 董事长 总经理

“十四五”期间,我国陆上风电已经实现了与脱硫煤电平价上网,但是风电的绿色能源属性在社会转移支付上面无法体现。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平价上网后对风电的各种支持和保障政策,保证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完善和细化配额制和绿证制度,早日建成完善的电力现货市场,还原电力的商业属性,确保风电行业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建议落实电网企业并网消纳责任,降低各类非技术成本。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强制要求风电项目加配储能,不仅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成本,而且未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我们真诚地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规范。

李俊峰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

现在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中央正在紧锣密鼓地出台政策,包括电力体制改革,包括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对能源双控制度进行完善,这些东西都是推动新能源发展利好的政策的集聚。就像刚刚说到的“隔墙售电”的问题,这都是电力体制改革当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倾听企业的意见,尽可能使国家出台的政策更加落地、更加务实,更加能够保障远景目标的实现,就是“碳中和”,这样才能够行稳而致远。

(以上为林伯强、瞿晓铧、高玲、李俊峰在“‘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开局’专题系列直播--3060窗口期感知新能源行业的律动”上的发言节选)

制片编导:

吴 磊 许姗姗 周宝平

项目制作人:

傅 娆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