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体系风险总体可控,但存量风险尚未完全暴露,区域性中小银行风险、信托等非标债权风险、地方国有企业信用风险等值得重点关注。”4月16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东方资产管理”)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下称《报告》)中提到,目前新冠疫情对国内外的经济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报告》称,商业银行受访者普遍认为,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时期商业银行对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2021年商业银行仍将承受不良贷款规模增加、不良率上升和处置难度加大的压力,处置不良贷款的紧迫性将更强,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最大。在各类因素和动机中,考核压力是影响商业银行选择处置方式的最主要因素,降低不良贷款率是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最主要动机。
从新增投放来看,与2020年相比,2021年商业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将小幅增长,其中信贷投放增长最快的行业将是制造业,新增信贷风险最集中的行业将是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中长期来看,风险和收益难平衡是商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东方资产管理相关负责人称,资产管理公司受访者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进一步加大。2020年不良资产一级市场资产包收购价格较2019年稳中有降,但与往年相比降幅收窄,部分不良资产市场较为活跃的地区存在资产包价格反弹的情况。2020年不良资产二级市场活跃程度明显下降,不良资产处置难度显著增加,资产管理公司对存量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明显放缓,处置周期有所延长。
同时,信托公司受访者普遍认为,信托行业仍处于回归本源、转型升级的调整期,其发展既受到外部政策制约,又受到内部因素影响。与2020年相比,2021年信托行业化解风险的紧迫性将更强。化解风险既要充分发挥信托公司自身能力,又要利用金融市场力量,也要合理借助政府与行业救助手段。
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公司运营更加规范。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从模型管控向即时的过程管控模式转型。
在监管政策引导下,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置(包含核销、清收和转让)规模呈现上升趋势。我们发现,各类商业银行个人不良贷款呈现不同结构特点,大型商业银行个贷不良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股份制商业银行个贷不良占比最高为信用卡,个人经营贷款占城、农商行个贷不良规模近半壁江山(图5)。2013年至今,毕马威特殊资产管理团队参与不良资产处置超万亿元,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近50家,资产范围遍布全国。二、个贷不良化解新渠道 2021年初6+12家试点银行获准开展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工作,为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打开个贷不良处置新窗口。在过去一年,毕马威作为财务及交易顾问参与了多家试点银行的个贷不良批转工作。
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69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
第一财经
APP
第一财经
日报微博
第一财经
微信服务号
第一财经
微信订阅号
第一财经
VIP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