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划分5个大区防控动物疫病,生猪养殖流通格局将调整

第一财经 2021-04-30 14:04:17 听新闻

作者:邵海鹏    责编:胥会云

自5月1日起实施分区防控。

自5月1日起,农业农村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

这是自4月1日起限制活猪调运打破“北猪南运”局面以来,农业农村部所采取的又一项防控疫情的重要举措。自5月1日起施行的,还有全国人大第二次修订的《动物防疫法》。

由非洲猪瘟病毒所引发的疫情1921年首次被报告,至今已经过去100年。于2018年8月1日首次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及消费国暴发后,中国生猪行业遭遇重大冲击,进而引发行业格局巨变。

非洲猪瘟入侵中国将近三年

在非洲猪瘟入侵中国将近三年以来,疫情仍在持续蔓延。

据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发生701起家猪和2537起野猪共3238起疫情。其中,中国共报告发生10起(均为家猪疫情),疫情处于点状发生态势,未出现区域性暴发流行。

这是4月2日拍摄的重庆市兴旺种猪场准备对外出售的仔猪。新华社图。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921年,非洲猪瘟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肯尼亚首次被报告,追溯性研究发现1907年肯尼亚就出现过非洲猪瘟。

20世纪中叶后,随着各大洲人员贸易往来愈发频繁,该病毒开始在欧洲、美洲和亚洲蔓延。2007年,非洲猪瘟传入高加索地区。当年6月,格鲁吉亚卫生部门首次报告发现非洲猪瘟,源头可能是流入境内的被污染猪肉制品。随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也出现疫情。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副主任黄保续介绍,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传入中国的非洲猪瘟病毒属基因Ⅱ型,与格鲁吉亚、俄罗斯、波兰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99.95%左右。

黄保续说,通常非洲猪瘟跨国境传入的途径主要有四类:一是生猪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走私,二是国际旅客携带的猪肉及其产品,三是国际运输工具上的餐厨剩余物,四是野猪迁徙。

他认为,非洲猪瘟传入中国的可能途径也是上述几类,“中国与发生非洲猪瘟国家人员交流、货物贸易往来频繁;猪肉价格高于周边国家,走私活动屡打不绝;边境地区野猪数量和种群密度持续增加。”

中国划分5个大区开展分区防控工作

当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及消费大国,遭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的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养猪业随即上演了一场惨烈的“防非保卫战”。

梳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以非洲猪瘟在中国暴发前的2017年为基准,2019年、2020年中国猪肉产量分别跌去1085万吨、1227万吨,2019年、2020年的年末生猪存栏分别减少12284万头、2675万头,2019年、2020年的全年生猪出栏分别减少14442万头、16157万头。

猪肉是中国人的主流肉类消费品种,猪肉产量的大幅下降,引发猪肉价格的暴涨,在猪肉价格近年来屡创历史新高之际,也带动着猪周期迎来了中国养猪史上“最强猪周期”。

为阻断生猪调运特别是违规调运这一疫情传播的重要风险,同时也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疫病防控最基本的经验,中南6省区在2019年初率先试点开展分区防控。从2019年11月30日起,开始执行“除种猪、仔猪和‘点对点’调运生猪外,禁止中南区外的活猪调入”的政策。

2021年4月1日起,逐步限制活猪调运,除种猪仔猪外,其他活猪原则上不出大区,出大区的活猪必须按规定抽检合格后,经指定路线“点对点”调运。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简称《方案》),将全国划分为5个大区开展分区防控工作,自今年5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分区防控。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解读称,在全国开展分区防控工作,既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国情。根据国际惯例,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实施区域化管理是通行做法,成功根除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大多对动物疫病实行了区域化管理。从国情来看,一方面,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多样,尚无有效疫苗,病毒分布广泛,短期内难以根除,必须持续加大防控力度,强化和落实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另一方面,中国地域广阔,区域间差异较大,实施分区管理、加强分类指导,符合国情、切合实际。

《方案》明确提出,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这意味着,原先“北猪南运”的局面,将伴随着分区防控的推进,而逐渐向“北肉南运”转变。

中国养猪业巨变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疫情在严重冲击生猪养殖秩序的同时,也重塑着整个养殖行业的新格局。

比如,养猪业之前出现的“南猪北养西进”战略布局,以及延续多年的“全国活猪大流通”格局,将因应分区防控政策的推行,而发生调整。

叠加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整个生猪产业链上,从上游的大豆、饲料、兽药疫苗,再到下游的屠宰加工、猪肉进出口,还有肉类替代品等,都随之产生连锁反应。

与此同时,大型猪企在全国加速扩张,中等规模猪企进行区域内的调整,小散养殖户加速离场。饲料是生猪养殖的主要成本,前期生猪产能较少的饲料集团,开始加快产能布局,分享高猪价红利。

此外,肉类冷链物流业,将因长距离调运生猪受限,而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而带动屠宰-冷链产业发展。

对比养猪界上市公司“四大天王”的位次变迁,也可管窥中国养猪业所激荡起的行业格局的巨变。一方面“猪王”易位,以生猪出栏量来看,温氏股份久居行业首位,持续发力的牧原股份2020年成功上位,成为新任“猪王”。另一方面“四大天王”也由“温牧正天”演变为“牧正温新”。

以2020年生猪出栏量衡量,牧原基本相当于第二、三位猪企的出栏量之和,占行业前五位企业出栏量总和接近40%。正邦跃居第二,首次超越温氏;温氏开始掉队,同比接近腰斩,被外界调侃为“2020年最悲伤的一头猪”。新希望拍马赶到,随时准备抢占第三。

20世纪60~70年代西班牙暴发非洲猪瘟之时,曾经尝试使用疫苗来防控疫情,结果出现病毒变异。中国此前行业内出现了未经官方批准非法制售、使用疫苗等违法行为,国内也随之出现毒力下降的变异毒株。

业内总结,弱毒疫情有着“症状隐蔽、监测艰难、传播广泛、损失巨大”的特点。这严重干扰了疫情防控形势,使得原先付出惨痛代价之后总结出来的包括“精准拔牙”在内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再次遭遇挑战。

即将施行的《动物防疫法》明显增加了关于动物疫病“净化、消灭”的表述。其中提到,“动物防疫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方针。”“国家推进动物疫病净化,鼓励和支持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动物疫病净化。”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意味着,官方对疫情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过去中国动物防疫工作重在“防”和“控”。前者是争取不让发病,后者是发了病能够控制得住,而非消灭。因此,这么多年来,真正做到净化根除的动物疫病,并不多。

他说,中国养猪业虽然全球规模最大,但小散养殖户居多,生产水平相对较为落后。疫情入侵之初,农业部门也指望像西班牙等国一样进行净化根除,然而考虑到行业的客观现实,并未果断采取净化策略。如今来看,需要重新审视疫苗防控的路线。

传染病方面的行业专家建议,除了坚定不移的提升行业生物安全防控水平,走净化根除这一路径外,别无可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