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公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介绍了“双通道”的相关问题及购药带来哪些新变化等问题。
目前国家医保目录内谈判药品落地存在问题,诸多因素影响国谈药品进入医院。2020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已经达到2800种,按照有关部门规定,800张以上床位的公立医院,配备药品的品规数不得超过1500种,其中西药1200种、中成药300种。一些已经足额配备药品的医院,如要新增药品,需同时调出相应数量的药品,难度和阻力可想而知。
近日,在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举行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我国实行新一轮医改以来,在公立医院取消医院端15%药品加成后,医院药房由原本能够维持日常药房管理的成本支出变成了公立医院的亏损部门。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大部分三级甲等医院药事委员召开的频次是一年一次或者半年一次。药品通过谈判降价了,但是却不能快速进入医院,惠及患者,而国谈药品进入医保的有效期只有两年,就很可能出现谈判药还没进医院,就过了国家医保目录协议期的情况。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决定成立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生育保险专业委员会。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国家医保局已启动相关的专项行动,坚决打击倒卖回流药,第一批药品追溯码线索已经发往全国。
去年全国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其中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挽回医保基金损失31亿元。
2025年1-2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6052.23万,金额86.87亿元。
两份文件共同描绘出创新药的明天,暗示着医保谈判价格不再是未来市场中的唯一价格——或许医保支付归医保支付、自费归自费、商保归商保的支付场景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