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用户在数字时代面临的难题愈发受到关注。
5月21日,在第三届科技无障碍发展大会上,障碍用户研究专家陈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老年群体与市场上的信息化产品或服务存在较大的鸿沟。
她表示,“老年人在面对信息化产品或者数字产品时,由于产品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老年用户的学习成本和操作成本相较于其他用户更高。因此老年群体在使用这些产品时,最明显的感受是迷失,而迷失感会加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加速了老年群体与数字时代的鸿沟。”
国家早已关注到这一问题,对于适老化问题的重视和举措在不断加强。去年11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并指出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去年12月24日,工信部印发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并表示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今年4月12日,工信部发布了《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评测体系》,进一步细化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的规定。
这些举措伴随着老年群体规模的增长。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
陈澜表示,“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人类寿命在不断延长,中度老龄化社会很快就会到来。”
对于这一情况,陈澜表示借助于科技进行适老化服务更符合老年人口基数较大的情况。而从举措看,她表示“不建议互联网公司单独为老年用户设计产品或服务,因为成本过高,也会产生差别化对待之感。应该把老年人的诉求考虑进整个产品的设计流程中,对整个市场更有效。此外,每一代老年人的用户特征和需求有所不同,产品需要不断迭代。同时,倡导社区和家庭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
互联网适老化改造中也有不少难点。讯飞输入法总经理程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讯飞输入法在去年针对老年用户推出了讯飞输入法长辈模式,老年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转文字的方式进行交流。程坤表示,“长辈模式需要把老年人停顿、用词的习惯考虑进去,在一般的语音模型上加入老年人特征。但人工智能的修改需要大数据,老年人的数据较难获得。此外,不少老年人说方言,在方言数据搜集上更加困难。”
程坤同时表示,手机上使用长辈模式只是开始,如果考虑到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便捷程度,在其他家庭场景也应该考虑语音输入,例如看电视使用遥控机时使用语音输入更方便,因此应用场景还需要不断拓展。
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238966元,位居第一。金融业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首次突破20万大关,达到201883元,位居第二。
2025年完成不少于750公里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燃气道路管改造全面完成;完成150公里供水管道和100公里排水管道更新改造;积极探索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新机制。
中国先后兴起了互联网、教育培训、网络直播、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风口。无论风口怎么切换,北京似乎永远处于C位。
大趋势催生龙头,背后对应长期潜在较大的投资回报。
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从局域网到全球网络的发展,最终形成去中心化和开放合作的生态系统,显著受益于全球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