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解读5月中国制造业PMI:通胀与就业仍为隐忧

2021-06-01 15:24:16

作者:庞溟    责编:徐悦琳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为51.0%,已连续15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以上,但环比微跌0.1个百分点,低于彭博一致性预期0.1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景气总体保持平稳但扩张态势有所放缓。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为51.0%,已连续15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以上,但环比微跌0.1个百分点,低于彭博一致性预期0.1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景气总体保持平稳但扩张态势有所放缓。

生产指数、采购量和进口指数环比分别上升0.5、0.2和0.3个百分点至52.7%、51.9%和50.9%,显示制造业生产继续稳中有升,企业对原材料需求和采购有所上升。

从不同制造业部门来看,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环比均有所上升且处于54.0%及以上的较高景气水平;另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上升,在5月份已位于55.2%的较高景气区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也已升至61.5%的高位景气区间,高技术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也连续三个月保持在51.0%以上的扩张区间,表明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信心较为充足,用工持续增加。

从不同规模制造业企业来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上升0.8个百分点和下跌2.0个百分点至51.8%、51.1%和48.8%,其中制造业小型企业PMI低于荣枯分界线,说明其景气水平尚不稳固,持续增长的动力仍不充足。

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走势反映的中国制造业延续平稳恢复态势,可以大致被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佐证。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52.0%,高于彭博一致性预期0.1个百分点,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值。

不过,国家统计局和财新的数据都显示,制造业在通胀和就业方面仍存隐忧:

在价格水平方面,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中的价格分项指数均已达近年高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环比分别大涨5.9和3.3个百分点至72.8%和60.6%,且两个分项指数之间的差值已经由4月份的9.6个百分点拉大至12.2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高于73.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更是已经连续三个月高于80.0%。

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也显示出价格持续上涨的趋势。5月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在扩张区间升至52个月来的最高点。调查企业普遍反映,原料成本上扬推高各种费用,企业大多通过上调产品售价将成本上涨压力传导给客户,导致出厂价格指数大涨至60%以上,创50个月来的最高值。

在就业方面,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数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48.9%,低于荣枯分界线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较4月有较大程度回落。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的就业指数在4月升入扩张区间后,5月环比回落至仅略高于荣枯分界线。虽然部分企业因强劲的市场需求而增加用工量,但也有不少企业因成本上涨而对增加用工保持谨慎态度。

4月底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5.1%,但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环比未有变化、仍处于13.6%的高位,同时4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46.4个小时。考虑到2020年和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分别达874万人和909万人,就业市场压力仍较大,就业优先政策应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此外,两组制造业PMI指数对需求状况给出了不同的信号。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数据显示内外需扩张步伐均有所放缓,其中新订单指数环比下跌0.7个百分点至51.3%,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大降2.1个百分点至48.3%,已位于收缩区间。但是,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分项指数中表明制造业需求略强于供给,海内外需求均有所加强,5月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录得今年以来最高值,且调查企业反映新接业务量增速为五个月来最强劲。

自今年3月以来,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与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已连续三个月出现背离。目前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已连续回落至2020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而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已连创今年以来新高。我们多次提出,国家统计局PMI的样本企业数超过3000家,而财新中国PMI的样本企业数不超过450家,历史数据表明财新中国PMI的波动性与国家统计局PMI相比较大。

不过,数据的连续背离,也说明样本企业尤其是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景气度方面的分化,反映出当前经济复苏尤其是需求修复的步伐与节奏仍不全面、不均衡、不平衡,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依然相互交织,亟需更有效、更有力、更能落到实处的政策支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同时应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作用,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并更加关注就业、物价、通胀预期、供需矛盾等因素影响以及结构性减税、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对制造业和小微企业有针对性进行扶助等政策支持的落地,取向逐渐向防风险、稳杠杆转移,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使之更加与经济增长节奏和复苏形态相适应,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加快夯实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

(作者为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