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078万人参与,还有比高考更难的事吗?

单仁行 2021-06-08 14:36:15

作者:单仁行    责编:一财号

昨天不是节日,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却又胜似任何一个节日。

昨天不是节日,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却又胜似任何一个节日。

为什么呢?

因为昨天是高考开幕的日子。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

去年全国总共有1071万的学子奔赴考场,今年更多,有1078万人参加高考。

尽管中国的大学教育一直在扩招,但参加高考的人越来越多。

有的人说今天大学生遍地走。

实际上,教育资源正在分化,未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用去年一些省份和城市的平均录取率来计算,有一半的人也会在高考中被淘汰,读不了本科。

(来源于自主选拔信息平台)

所以,今天,这些孩子要面对人生中,也许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选拔性竞争。

这很难,也很残酷。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又并不难。

关键在于,你是过了365天,每天都在为未来1个目标而努力,还是把过了一天,重复了365次而已?

02

昨天,我就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有人问,明天就要高考,我特别紧张,现在该复习什么?

下面有上千条看似专业的回答,但我认为最好的回答就是四个字:

“好好睡觉”。

原因很简单,有准备的人,已经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准备了3年甚至更久,高考只是从侧面检验了他的付出。

对那些没有准备的人,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

高考就像是我们在经营一家企业,可能有的人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像高考一样的“上市”的大考。

有的人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创造价值。

上市的最终审核,就像是今天的高考,甚至比高考还要更为残酷的多。

因为国内的上市通道就这么一条,看起来每年上市的成功率都很高,但有资格通过审计、提问、筛选的企业非常少。

去年一年,整个科创板也只是通过了224家企业。

在之前的文章,我还跟大家分享过,我经历的一家企业上市过程。

这可比高考真的紧张刺激多了。

高考考两三天,上市的核心“发审会”只有一个小时,通报结果就10秒钟。

这一瞬间,就决定了一家企业为上市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和耗费的昂贵成本,是不是获得回报。

那一次,那家企业很可惜失败了。

那位老板差点当着我的面从17楼要跳下去。

但回想起来,包括那天在场的公司高管、会计、律师,甚至是老板本人都是忐忑不安,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彷佛还没开始就已经觉得自己没戏了,只是等待一个奇迹的出现而已。

只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奇迹,假如有,那一定是一种必然。

那家公司面对“高考”失败的原因,其实他们只是想着上市。

以至于太重视业绩要求,却没有对业务和决策的实现过程负责,不知道自己在行业的长远目标和定位,没有获得持续性的经营收入,最后出了大问题。

而有些企业,甚至都没把IPO当回事,比如当年一讲要上市,就被全球投资机构急着送钱,抬着上市的阿里巴巴,比如说到现在都没有上市的华为。

经常都有人问我说,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因为华为压根就不在乎上不上市。

华为想的,是怎么样在通讯行业内做到第一,是我能给这个世界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有了这个目标,上市就不再是最终的一个目的。

而华为也干脆把股权分给了员工持股,鼓励他们坚守着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

在价值滋生的地方,从来都是人满为患。

但在价值诞生的时候,从来都是荒无人烟。

同样,高考并不是读书学习的最终目的。

学习的目的,并不应该只是在于一次考试。

如果一直抱着完成高考的功利心态去读书,哪怕是考上了,又该用什么样的勇气与动力,去选择未来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呢?

康德曾经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学习的目的,同样也是如此。

我们去看今天很多商业大佬曾经的读书经历。

不管是因为热爱编程,而考到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雷军,还是立志要去北京、上海看见更大世界,一路从宿迁的小乡镇考到北京的人民大学的刘强东。

他们都是有了目标之后,借助高考这个跳板,走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遇到了自己的伯乐。

当然,也有没那么幸运的。

你看像马云,高考考了三回,数学从个位数考到了及格,最后才破格升入了杭州师范的外语本科专业。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马云开始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有了学习力,大学的成绩在外语系名列前五,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我呢,高考的经历,比马云稍微好那么一点。

我高考考了两次。

第一次参加高考,我选择了理工科,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科生没什么出息,也做不出什么成绩。

但是,我初中没有学过物理、化学,高中读了两年就参加高考,结果当然就落榜了。

虽然落榜让我受了不少白眼,但我真的一点都没在乎。

我认真的去思考了一个问题,我的目标是什么?优势在哪里?

我觉得那些需要记忆力的学科,我一直都学得很不错。

而我内心的目标也并不是完成高考,而是想“走出去”。

于是,我立马换到了文科,第二年在英语几乎等于0的情况下,如愿以偿的考进了江西财经大学,真正的走了出去,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严格说起来,我们都是普通人,可能我们真的还不如今天很多学习的孩子们。

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分。

你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优秀,立下你的目标,当作一份值得为之长期付出的事业,努力去成就它。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漫长的“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实现抱负”的过程。

这里面,唯一的筹码是我们的时间。

你投入时间的多少,你为之付出的努力,决定了你能不能获得回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是躺平了,你也得有个目标,有个计划去长期的执行,抓住最重要的那次机会。

高考,是很多人人生路上的第一道门槛,它没有重要到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

未来还有无数个的门槛需要我们去跨越。

但是,高考也是一个检验你付出,给予对等回报的最公平的一次机会。

所以,能紧紧的抓住它,就不要错过,不要让时间悄悄地溜走。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逝去的人奢望的明天;

你所厌恶的现在,也许是未来的你所渴求的曾经。

假如你已经选好了道路和目标,那么,就一直勇敢的往前走吧。

(单仁为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