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是上海迈向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由之路

2021-06-18 16:26:05

作者:李奇霖    责编:徐悦琳

以国际化、配套服务为保障,提升上海金融枢纽的地位

在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过程中,可以以多元化市场主体、产品创新、资产配置、高端人才为根基,以国际化、配套服务为保障,提升上海金融枢纽的地位,进而打造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

5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围绕完善资产管理机构体系、创新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发挥金融市场作用、提升资产管理国际化水平、加强人才引进培育、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等六方面展开,全面系统地为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提出指导意见以及具体举措。

根据《意见》,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上海的具体目标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吸引培育一批专业化、国际化、创新型资产管理机构及人才,成为机构和人才“集聚地”;二是构建市场与监管良性互动、资产管理与金融科技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成为产品和服务“创新地”;三是提高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开放水平,打造跨境金融资源配置的中心节点,成为市场和资金“交汇地”;四是推动各市场主体及监管服务等形成合力,成为环境和服务“新高地”。

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离不开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创新的资管产品和服务、专业的资产配置能力、一流的业务人才,这是作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基础。

成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需具备四大基础

根据《意见》,要积极引入银行理财、保险资产管理、金融资产投资等机构及其专业子公司,支持证券、基金、信托、期货等机构及其专业子公司落户,吸引私人银行、家族信托、基金销售等资产管理机构。同时还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率先在上海独资、合资设立证券、基金、养老金管理等机构,合资设立理财公司,设立投资研究、销售运营、合规风控等平台。集聚各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

国内外的成熟机构的落户将形成集聚效应,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加入。例如今年5月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6月贝菜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

此外,《意见》明确在吸引成熟机构的同时,还注重培养新型资产管理机构,这也将进一步完善行业体系,形成多元化的竞争力。集聚效应之下,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机构将入驻上海,一方面能够优化行业生态,促进行业长期良性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会驱使更多国内外资源向上海整合,提升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意见》,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绿色投资创新、金融科技创新四方面。

据了解,产品创新包括在中证张江自主创新50指数基础上推出ETF产品,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领域REITs试点,加强MOM、FOF等产品研发。对于发展家族信托、推动扩大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机构和产品范围,创新养老保险、养老信托等养老金融产品也有提及。同时,这些资管创新产品,是上海金融创新奖的支持方向之一。

服务创新包括支持各类机构申请证券基金投资顾问资格,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管理,支持银行理财子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沪专业子公司投资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及长三角重点建设项目股权和未上市企业股权等。

绿色投资创新包括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推动绿色资产证券化,发展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以及相关投资产品,开展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业务,加强ESG产品研发,培育碳资产管理机构和专业投资者,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开展碳核算,开发碳基金、碳信托、碳指数、碳远期等碳金融产品,研究气候投融资产品等。

金融科技创新包括加大对下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5G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力度,鼓励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在沪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发中心,支持资管机构参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

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在逐年提升,在“房住不炒”的指引下,居民财富正在向金融市场转移,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日趋多样化的需求。丰富多样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是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根据《意见》要求,未来上海将从提升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功能、畅通资产管理投资渠道、推动加强国际合作这三个方面着手,增强跨境资源配置能力。

提升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丰富交易品种及探索建立交易平台。畅通资产管理投资渠道主要包括打通各类资产的投资渠道,支持各类机构跨资产配置,鼓励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推动加强国际合作主要包括拓宽证券交易互通、基金互认的国家和地区范围,扩大商品期货国际化特定品种等。

在具体的跨境资产业务方面,《意见》指出推动开放创新率先试点。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支持在沪外资银行申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商资格。深化QDII、QFLP、QDLP、“债券通”“沪港通”“沪伦通”等业务,探索建立机构及居民的跨境理财通道。鼓励本市资产管理机构在境外设立、收购和参股资产管理机构等。

上海具备进行跨境资产配置的天然优势。近年来,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拥有了格局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票据、保险等各类交易品种完备,底蕴深厚。国际经验表明,发展金融交易平台能够更好地促进金融交易、市场流动和人气聚集,也使得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上海拥有上交所、上期所、中金所等重要的交易平台,这是金融中心城市最具代表性的金融要素市场。

同时上海是中国内地金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也是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和国内金融发展环境最完善的地区之一,营商环境优良,吸引了大批中外金融机构集聚,财富基础雄厚。2020年3月,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连续两届排名第三。随着跨资产、跨境资产配置渠道的打通,上海的资产管理模式更加丰富,将进一步巩固上海在资产配置方面的竞争优势,无论对本国机构还是外资机构而言都将带来新的业务发展机遇。

根据《意见》要求,对于资产管理相关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争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支持上海在国际资产管理人才从业准入、跨境履职等方面率先试点,支持境外从业经历视同国内从业经历,对资产管理行业紧缺人才在落户、工作许可、永久居留以及人才公寓等方面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培育各类资产管理人才。把资产管理人才列为上海海外金才、领军金才、青年金才重点支持范围,加强核心资产管理骨干培育,鼓励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研究设立资产管理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建立资产管理行业人才数据库等。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支持,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优秀人才也是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核心资源之一。“人才作为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内在动力,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瞄准国际化、复合型等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厚植人才沃土,一方面有助于现有机构整体业务能力及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上海对于更多行业头部机构的吸引力,带来整体规模的扩张。”

以国际化、配套服务为保障

如果将多元化市场主体、产品创新、资产配置、高端人才比作树木的根基,那么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和相关的配套服务就是能够强化根基的营养保障。

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必然需要对外开放,加速国际化进程。一方面既要引进国外稳定的长期资金和成熟的交易品种,也要借鉴先进资本市场的管理经验和投资理念;另一方面还应该鼓励国内机构“走出去”,推动重点领域更高水平开发。探索离岸业务创新,畅通资产管理机构向境外获取和提供金融信息的渠道,引领国内机构面向更为广阔的竞争空间,在竞争中不断发展、提升。

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长远发展也离不开配套服务的支持,优化资产管理发展环境,是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必备保障。提升专业机构服务能力,将为上海建立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提供重要的服务支持。

《意见》提出,重点发展基金登记、估值核算、基金评价、货币经纪、咨询资讯等服务机构,引进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研究设立专业托管机构,推动专业机构提升专业能力,鼓励行业自律组织建立专业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

政府及监管部门作为行业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至关重要。在促进资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及监管站在服务的角度,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助于行业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

根据《意见》,法治信用建设方面,借助平台及大数据,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支持资产管理机构使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探索政企数据双向开放。

政策支持方面,将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专业机构纳入政策扶持范围,优化资产管理机构登记注册、变更等流程。

建设资产管理行业集聚区方面,构建“一城一带一片区”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空间布局,鼓励相关区因地制宜发展,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区域资产管理格局。

《意见》还明确,加强行业品牌建设,支持资产管理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建立资产管理专家咨询机制。定期发布资管中心建设报告,编制中英文双语版资产管理机构投资指南,探索编制上海资管行业发展指数,举办资产管理行业国际论坛。开展上海资产管理机构数量类别、业务规模等信息监测和统计分析等。

业务机构及政府监管共同发力,将使得上海对于资管行业的配套服务更加全面,进一步优化了业务环境,助力行业快速发展。

全球资管中心将为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赋能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财富保值增值需求迸发。同时居民资产配置也逐步多元化,这个过程中资管行业将迎来指数级增长,未来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大势所趋。

根据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新发展格局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期目标应进一步明确,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引领亚洲辐射全球、以开放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以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为标志、与纽约和伦敦并驾齐驱的顶级全球金融中心。

经过多年的沉淀,上海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将延伸出全球对人民币资产需求的增加。而建设全球资管中心将有助于增强上海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辐射力,进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实力,为打造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赋能。

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加速推进,但是具体数据来看,无论从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基金业的外资资产占比和营收占比,还是从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资所持有比例看,中国当前的金融开放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不符,也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入对外开放,仍应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环节。

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通过资金进出,提高了资本流出国和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的联动性。金融开放程度提高,在让有真实投资需求的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更为便利的同时,也会让热钱流进和流出都更容易,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冲击到金融安全。同时国际资本流动增强,外部影响因素的增多也使我国监管和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加。

上海作为中国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意见》的推出,既能助力增量资金的流入,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人民币资产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也能够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开放对我国资本市场可能的冲击,增强中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对于国内其他省份及地区而言,上海的先行试点也能够起到良好带头作用,为其他地区推行相关改革及规划提供参考及借鉴意义,从而推动国内资管行业加速发展。

(作者为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