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大变局,金融业如何管控风险并支持科创企业,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我提议,金融要服务科技和实体经济,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垂直打通,把市场做深、做细,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
实体经济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根本的结构性变化,对金融业形成巨大挑战。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服务业经济,制造业在2012年占GDP的比重达到顶峰以后开始下降,而现在服务业占GDP的54%,10年以后会达到60%。中国科技创新的大潮势不可挡,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力。
传统对金融业的理解是平面的,银行做一块,债券市场做一块,股票市场做一块,风险投资做一块,金融业其实不是很熟悉给服务业贷款,特别是中小服务业科技企业,成立时间太短,没有抵押品,管理经验不足,而且科技路径不明确,所以科技创新公司的死亡率特别高。
另一方面,我国老龄化进展很快,使整个金融服务的对象会发生变化,而碳中和将从根本上重造中国经济,造成范式改变,带来巨大机遇。
据人口分析表明,2050年我国会净增长2.5亿左右的60岁以上的人口,60岁以上总人口会达到5个亿以上。届时,退休养老保险会成为重头。“我们以前比较偏重服务于新一代,而现在要服务老年人一代,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同时,碳中和会在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对金融界提出巨大的挑战,从流量来说,未来百万级的巨大投资,规模大、期限长、风险大,金融业怎样能把握这些风险,给碳中和提供有效、长期投资的资金?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碳中和把煤逐渐减到0,石化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估值、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会在根本上发生变化。“绿色的会增值,碳重的就会减值,这又会考验金融业怎样帮助企业应对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并且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中做好金融服务,这些都是金融业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银行的表外业务需要得到发展,因为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金融部分,如果银行的资金动不起来,中国的科技是走不上去的。在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融资情况下,要把所有的金融力量融合起来,金融业必须垂直打通,银行的资金要能够以理财产品等形式,联接债券、资本、VC等市场。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毫无疑问是大事,对于结构深刻变化的实体经济,金融业需要积极深刻的改革、学习和发展。银行资金打通以后,要建立一个更完善的金融体系来支持科技的发展。一系列的改革发展也需要有监管的发展,二级市场的培育、衍生产品的对冲等。这不是影子银行,而是金融业今天面临的最大历史挑战和历史使命。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
“企业储蓄中大量来自国有企业,而这部分资产收益并未直接用于消费。若能将一部分国有股权划归社保基金,尤其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将国有股权资产收益用于支出,便可将“不能消费”的资产转化为“可以消费”的资源。”
要有序压降存量风险,全力破解处置难题,持续巩固提升成果,扎实推进专项行动顺利收官。
《意见》共7部分23条,涵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领域金融纠纷调解业务。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对于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民营企业的重要意义。
《通知》主要内容为:自2025年3月1日起,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不再执行“最近一年末总资产不低于二十亿美元”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