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业绩连续增长,行业转型初见成效21Q1券商业绩持续增长,42家上市券商中41家实现盈利,总计营业收入1,386.93亿元,同比+28%;归母净利润443.52亿元,同比+29%。龙头券商规模优势依旧明显,归母净利润排名前三的是中信、华泰、海通,5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增速排名前三的是兴业、国君、方正,增速均超过100%。
从各项业务对业绩增长贡献来看,资产管理和投行业务同比增幅最大。上市券商各项业务收入均有增长,其中资管业务涨幅最大,同比+35%,投行业务收入同比+34%,主要受益于资管新规影响边际减退以及注册制背景下IPO规模增长。
2020年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同比+56%,低于股基交易额增速,行业平均佣金率下滑,倒逼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提速;全面注册制继续推行,创业板注册制顺利落地,投行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资管业务主动管理转型初见成效,收入规模在连续两年低迷之后迎来复苏;权益市场热度提升,带动融资融券业务火热,A股融资融券余额创下近十年新高;多家券商加大自营投入,2020年末上市券商自营资产合计超过3万亿元。
保险科技深度融合,寿险空间依然广阔
供需两端承压情况下, 2021年上半年保险板块走势不佳,截止6月20日,申万保险指数上半年下跌24.04%,跑输上证指数超过20个百分点。近一段时间,各家险企纷纷深耕科技与行业,推进保险大生态圈的构建。
不同行业生态圈的构建,可以发挥保险公司多年来在汽车、医疗等行业的数据、信息优势,顺应产业物联网的发展,优化综合金融获客渠道与质效。同时,一体化的构建使得客户可以享受一站式的服务,巩固客户与公司的关系,并在深入获取更多信息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保险公司改革,提高商业保险保障能力,科技与保险的深度融合将会继续,保险行业朝着构建保险大生态圈、打造一体化服务的方向前进,人口老龄化加速也将使得寿险市场空间进一步开拓。在经济持续复苏、代理人队伍扩张提质、银行理财和住房调控提高保险产品吸引力的多因素刺激下,保费收入有望提振。资产端伴随着长期利率上行、权益市场逐步向上,投资收益有望边际改善。
全面注册制渐行渐近,绿色金融蓄势待发在科创板注册制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后,创业板注册制顺利落地,未来全面注册制也在向我们走来。截止2021年6月15日,今年A股上市公司216家,较去年上半年的119家接近翻倍。
2020Q4以来每季度上市公司均超过百家,虽然较2020年三季度176家的峰值水平有一定差距(主要由于创业板注册制开闸),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预计下半年政策面以稳定宽松为主,IPO节奏将在目前基础上保持稳定,甚至适度加快,全面注册制有望在2022年中之前落地。
近期生态环境部披露,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拟于6月底前启动。鉴于中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我国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我国碳金融市场目前包括节能减配等项目融资市场、碳配额交易现货市场、期货期权等衍生市场,总体发展和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8个碳市场试点配额累计成交4.55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额约105.5亿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碳中和大力推进背景下,未来绿色金融有望迎来加速发展,建议关注绿色金融业务领先的券商。投资建议券商板块目前估值1.7倍市净率,处于近十年估值36%分位点,较2020年高点下跌超过20%,低于近十年估值中位数,具备安全边际和向上空间。
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和证券公司业务转型升级内外双轮驱动之下,行业长期发展向好,未来板块行情值得关注,目前左侧布局时点已至。个股方面,建议关注高弹性的东方财富和兴业证券,以及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当前保险板块PEV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继续下行空间有限。
长期来看,随着政策改革不断加码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康养需求带来的巨大行业空间,保险行业兼具低估值以及β属性,看好率先转型、综合优势突出的公司,推荐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
风险提示:市场大幅波动风险,监管政策变化风险
(作者为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
豪悦护理的涨幅空间超16%,该股最新收盘价报55.76元,西南证券在4月18日发布的研报中给出了64.8元的目标价。
“端游时代的老一线开始落寞了。”
中国之外的企业,燃油车巨头转型成功的不会超过5家。
从市场看,售价20万元以上、车长4米8的中大型车占据增程式汽车90%以上的份额,但是随着增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价格在不断下探,目前已下探至10万-15万元区间,很快会突破10万元的门槛。
百度推出外贸企业AI扶持计划;全球首个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镜观”在沪亮相;OpenAI宣布ChatGPT自4月30日起升级至4o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