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州国资接盘雪松信托,能否一举三得?

2021-07-14 15:36:31

作者:管清友    责编:张健

按: 从2016年年中以来,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大出清,从五环到一环,从P2P到巨头企业,爆雷已成为常态。不幸的是,不少知名企业都未能幸免,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名企,如海航、苏宁、恒大、泛海等。但庆幸的是,随着“雷”一个个被拆掉,风险加速释放,金融出清已接近尾声。特别是国有资本相继入主民营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及时纾困赋能,倒逼刮骨疗毒,有助于民企重获新生,实现最后的惊险一跃。近期,广东地方国资接盘雪松信托,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举三得,既可破解雪松信托的兑付困局,又可加速雪松控股的转型进程,还可丰富大湾区的信托牌照资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全面总结下雪松信托折戟沉沙的原因,分析国资接盘后的意义,并对雪松信托、雪松控股和广州国资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屋漏偏逢连夜雨,白衣骑士折戟沉沙

提到雪松信托,估计很多人都会唏嘘不已,毕竟曾经的白衣骑士形象还历历在目,最终拆雷失败、折戟沉沙的主要原因是收购时点不佳,屋漏偏逢连夜雨。

雪松控股接手中江信托后,竭力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地方系统性金融风险。2019年4月雪松信托入股中将信托后,成立专职部门、专职团队,负责处理中江信托的爆雷产品,截至到2021年上半年,共解决及兑付历史逾期项目总额已超百亿,惠及投资者超过三千人,竭力解决历史包袱,有效处置化解存量风险。

但雪松信托未能按承诺成功拆雷,还陷入兑付危机,背后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经济下行再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资产质量恶化,“资产荒”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监管趋严,资金信托新规结束意见征集,监管加码限制信托非标,使得信托融资业务不断被压降,力度超乎想象。结果是信托刚兑的金身正在加速被打破,爆雷潮接踵而至,根据我们的统计68家信托中除了2家国企信托没有公开的违约项目外,剩余66家信托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违约项目,整个信托行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这些可能是雪松信托之前没有意识到的,所以从宏观和行业层面看,雪松接手中江信托的时点不佳,重建信用难度巨大。还有就是雪松信托低估了中江信托债务的复杂程度,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急剧上升的大背景下,政信项目的清偿难度较大,由此计提了不少不良资产,拖累雪松信托近两年净利润持续为负。

2.国资入主一举三得,雪松控股聚焦主业再启航

最新消息称,广州国资准备接盘雪松控股所持有的雪松信托股权,对价预计超过百亿,此举无论是对深陷困境的雪松信托,还是受到牵连的雪松控股,抑或即将入主的广州国资,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一举三得。

雪松信托现金流压力得以缓解,历史遗留项目风险加速出清。广州国资接盘雪松信托,虽然具体的方案尚未可知,股权比例和支付对价还没明确,但参考当年雪松持股71.3%持股比例、150亿元左右的收购价格,这次雪松信托出让控股权引入国资战略投资,预计可获得百亿级别的增量资金,能够有效缓解雪松信托的现金流压力。除了资金支持外,国资还能为雪松信托增强信用背书,有助于兑付危机平稳解决,甩掉历史坏账包袱,加速相关信托项目风险的出清。

雪松控股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聚焦主业转型升级。作为广州第一民企,雪松控股不但可以甩开雪松信托这一持续亏损的历史包袱,还能回流百亿资金充实现金流,逐渐回归大宗商品供应链、地产开发等主要实业上,并可通过引入战投,加强与广州国资的联动,能够更好集中资源和精力加快转型,实现良性循环。

广州国资斩获稀缺信托牌照,有助于提升大湾区金融服务能力。广州国资收购雪松信托,一方面可以补足目前没有信托牌照的空缺,有助于地方政府打造金控平台;另一方面,广州国资作为地方国企,具有与政府沟通协调的便利和本土资源优势,能够更好发挥信托的金融功能。信托是唯一能够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的金融机构,除存款、保险和期货外,几乎可从事各种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可实现投贷联动,优势明显。信托牌照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借助独特的制度优势,抓住离在岸市场的融合机会,把握住湾区内跨境业务拓展的突破口,发展包括跨境资产配置、跨境投融资、境外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等在内的跨境业资产管理业务以及跨境财富管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大湾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大湾区建设。而且信托牌照十分稀缺,自2007年开始就暂停发放,目前全市场只有68家,弥足珍贵。根据68家信托公司的年报披露,有21家信托公司是以地方政府为第一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地方政府参股的信托公司有9家,这也难怪地方政府争相入局,竞争十分激烈。

(作者为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民生证券前副总裁管清友)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