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统计局答一财:大宗商品输入性涨价压力仍存,工业品价格上涨总体可控

第一财经 2021-07-15 12:09:04

作者:祝嫣然    责编:秦新安

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平均上涨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产业链中下游形成较大冲击,中小企业利润承压。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的上涨压力仍然是存在的,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比较强,工业品供应能力比较充足,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总体可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平均上涨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3个百分点。

刘爱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在二季度涨幅扩大,主要有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经济在持续恢复,需求在不断扩张。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性影响。今年6月份,国际能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2.6%,非能源价格指数上涨43.2%,涨幅都是比较高的。

三是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去年2月份开始PPI就持续下降,二季度每个月的价格都同比下降3%以上,所以今年二季度PPI的同比涨幅明显扩大,给很多中下游企业、中小微企业带来了比较大的成本压力。

刘爱华表示,从总体上判断,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的上涨压力仍然存在,但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比较强,工业品的供应能力比较充足。与此同时,近期有关部门实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保供稳价的政策,效果目前在初步显现。所以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是总体可控的。

近几个月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引发市场及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自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三次“点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后,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多方调研多措并举遏制大宗商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价格快速上涨得到初步遏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6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99.7%,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下跌。

6月制造业PMI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由升转降,分别为61.2%和51.4%,低于上月11.6和9.2个百分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