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宝武”)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共同设立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
据了解,该基金是目前国内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题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00亿元。基金意向投资包括中国宝武、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国太保、建信投资,中银资产、新华保险、中邮保险、国开行、光大永明保险等。
去年9月22日,中国首次向全球明确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钢铁行业则是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
据记者了解,中国宝武已经在国内钢铁行业率先发布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2021年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的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而此次设立碳中和基金,则是与国家绿色基金、中国太保、建信投资等组成了产融结合、央地合作的碳中和基金发起人联盟。
中国宝武总会计师朱永红透露,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将依托中国宝武“一基五元”的规划布局,聚焦清洁能源、绿色技术、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方向,深度挖掘风、光等清洁能源潜在发展地区和投资市场上优质的碳中和产业项目。此外,中国宝武已经着手与中国银行旗下中银资产共同谋划发起设立碳中和二期基金。
除了设立投资基金,中国宝武还将通过从原燃料端到生产制造端,再到使用端的深度协同来进一步降碳,包括加快突破低碳技术,以新疆、湛江两基地为试验基地开展低碳冶金技术创新;加速智能化转型,以数智化分析等技术手段为支撑,改善各钢铁基地关键技术指标;研发高强、耐蚀的绿色钢铁新产品,成立专业从事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欧冶链金等。
多位钢铁行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通过改变工艺流程结构以及改变生产参数(如增加球团矿用量、增加喷吹煤用量等)两种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钢铁企业中长期需要做出的调整措施,而短期的应对措施则是对钢铁产能和产量的进一步严格限制。在碳中和目标的压力之下,今年相关部委以及各地政府将实施产能产量双控,预计2021年的粗钢产量会有小幅下降,而行业兼并重组、绿色转型发展也会提速,成本将上升,在高需求、高成本,以及全球通胀预期下,钢材价格有望走出历史新高。
7月30日,由中国天气网、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办,中国天气碳中和研究中心、汽车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承办的“2025气候行动生态伙伴大会”在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大楼成功举办。
“汽车产业链可持续信息披露平台ACD(http://esg-disclosure.com/)”的诞生,不仅是我国碳中和战略下的标志性技术实践,更推动构建起汽车产业链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信息披露新范式,为行业透明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机构认为,龙头钢企未来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
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占全国15%左右,是占比最高的制造业,是实现工业节能降碳的重中之重。
机构指出,在稳增长、“反内卷”等政策的推动下,尾部产能面临竞争压力,粗钢供给有望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