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文章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际AI城市论坛·数字夜谈

第一财经 2021-07-19 17:21:16

责编:王艺

国际AI城市论坛·数字夜谈

主持人: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今夜的北外滩流光异彩,白天的世博中心也是热闹非凡。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所在的北外滩的故事吗?北外滩现在正在积极对标世界一流标准,打造成辐射全球的中央活动区、核心区,引领全球的世界级会客厅,并在双循环大背景下成为上海中心发力的新引擎。

今天我们齐聚在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请各位嘉宾畅谈“数据绘写数字城市新画卷”。我们举办数字夜谈活动的初衷也是希望能请各位嘉宾为我们本次国际AI城市论坛贡献智慧,为本次活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我们有请各位嘉宾上台,开始数字夜谈环节。

我们有请:

虹口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万建辉、虹口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蒋霜胤、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陈斐利、上海联通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陈燕芬、UCloud首席执行官季昕华、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丁波涛。

我们有请丁所长上台担任本场夜谈的主持。

【问题一:如何理解数字城市?】

万建辉:首先我觉得我们的世界就是由数字构成的。自从发现了0和1能够诠释世界的万事万物之后,世界上我们就已经明白了,原来世界就是数字。我觉得用数字来说明我们的生活是第一步,现在我们是不是要努力走第二步?也就是说让数字进一步来服务我们的生活,甚至引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蒋霜胤:数字实际上是让生活更美好,我就是那个把数据汇聚起来,服务城市,服务广大市民的服务者。而我们从事数据工作的人,首先是要数据安全,然后再有数字的城市。

陈斐利:我觉得本质上信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它要进化到数字社会的过程。所以数字的概念,我认为非常好的提法就是“全面数字化”。上海讲数字化建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就是全面数字化,全面数字化意味着我们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动作,在社会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它具象化、数字化,最后通过数字化再提高到更高的层面上去。

陈燕芬:我想象当中的数字城市和数字未来是三个词:

第一个词是“立体城市”。什么立体呢?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城市是平面的,它是城市当中的建筑、桥梁、隧道等等组成的。我觉得数字城市和数字未来今后打造的城市是立体性的,他把城市当中每一个建筑物和城市当中的人,和我们今天夜谈这样的活动,用数字化的语言和它的描述把它全生命周期和全维度的塑造出来,所以我们未来看到的世界,看到的城市,从数字的角度去看到它会更加立体性。

第二个词叫“人机互动性”,因为有了数字,所以使我们的机器智能和人类的智能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够为我们城市的生活和城市的管理带来更多高效和更多温暖的应用。这是我觉得未来数字城市所要去倡导的。

第三个词叫“超前预判”。数字并不是说把这个世界描绘出来,因为有了这样了数据,这样的智能,我们可以超前预判一些事情。比如说这两天下大雨,我想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是不是要更多的知道城市每一个角落的水量,有了这些水量之后,我们可以防洪抗汛,我们对于这条马路要不要尽快的封锁起来,防止一些交通事件,进行超前的预判和管理,这些使得我们城市的流转更加高效。这是我梦想之中的,用数字化手段去打造的这样一个数字世界。

季昕华:第一,我觉得一个城市是否是一个数字化城市,核心是用了多少科技成分在里面。二是管理,一个城市是不是数字化管理、是不是数字化城市,看它管理手段是不是数字化。三是联投和金投,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在我们的数字化领域。四是产业化,是不是有足够的产业化。五是智能化,能不能为生活创造价值。主要是这五个方面。

【问题二:虹口区运用新技术打造城市新标杆,有哪些做法?】

万建辉:作为虹口的北外滩,我们在城市数字化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精细化的来诠释我们整个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在整体数字化转型工作过程当中,我们要努力跟上以及超前我们的整体技术的发展和布局。很多工作也就源于我们从2017年开始积极投入新型无线城市的超前布局。从2019年开始,我们是率先推进了5G网络在虹口的落地。北外滩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接下来的北外滩的新一轮发展和建设过程当中,我们除了现实物理世界的北外滩追求整个形象更加美观,建筑物整体建设更加优化,同时我们还要促进我们的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的不断进步。同时,经济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我们努力探索,首先把产业不断数字化,再接下来用数字不断推进产业化。

【问题三:虹口在推进数字城市治理方面有什么特色和经验?】

蒋霜胤:因为我们是城市运行管理的中心,我们又是数据中心,我们既知道城市的痛点在哪里,又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辅助我们的城市管理。所以我们目前已经在北外滩选择了一个日字形的街区,建成了数字孪生。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凡是在线上数字孪生产生的任何预警,我们都是线下处置闭环的,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未来我们想做什么呢?我们想打造一个最扎实的数字底座,这个数字底座涵盖我们最基础的地图,

那我们的数字孪生是干什么的?是给决策者用的的,还是给市民用的,还是给管理者用的?这是三个不同的维度,所以未来我在想,可能会把数字孪生的概念要细化落地。我们说数字孪生的规建管用,规建数字孪生现在是比较成熟的,BIM、CIM都叠加进去,但是管和用怎么做,这是我们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问题四:怎么理解数字孪生?】

陈斐利:我觉得数字化当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或者说重要的标志性的东西,就是数据作为一种要素资产被单独列出来,它要进入到包括生产、管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数字孪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说它们必须要紧密的映射,所以我才能把它变成要素资产。

数字孪生我认为是一个实时的过程。所以我们一直在讲,数字在流通过程当中产生的价值是很大的。而流通过程当中,他就是在整个社会的所有环节当中,所有东西都把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要联系起来。当你在数字世界进行操作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在物理世界当中操作了。你在物理世界操作的时候,你的数字世界也同时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会问数据是谁管,它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形态了。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它既然是要素资产,它就必须要全方位的配置下去,然后进入到整个循环当中去。

第二,我觉得数字孪生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放大数据,如何让数据形态变得更加能用起来,这是数字孪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和城市运行管理更加有关的,比如说我们的路面信息,使交通更通常了,老百姓吃东西更安全了等等。这些东西我认为它第二个过程,就是当我映射起来之后,我如何用数字化的方法把它变大,变得更有价值。

陈燕芬:我认为数字孪生我们的理解,首先数字孪生和以往的BIM和现在火的CIM不同的是在于它是多维的而不是单维的。我们一栋楼的BIM还是单维的,它只是把这个楼的设计图纸给立体化的呈现出来了。未来城市的数字孪生肯定是多维数据的,它需要把多维数据汇集起来,这些多维数据可以是设施数据,可以是人的数据,可以是车的数据,也可以是城市当中生产或者是政府管理部门的数据,它一定是做有效协同之后的多维数故。

第二,数字孪生一定是动态即时的,而不是静态的,这也是和别的不一样的。这使我们现在做的5G,做的人工智能这样事情的意义。它使得我们的数据能够实时的监测起来,使得给我们的数据更加精准,这样的数字孪生才精准。

第三,数字孪生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用的,是给城市当中的人,给管理者用起来,用应用场景角度反推数字孪生要做什么。我相信这样的价值会使得数字孪生更具实用价值。

季昕华: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其实核心是从信息社会到智慧城市到数字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什么呢?是输入不一样,以前的信息社会核心是系统层的,是人处理完之后再输入的信息,那叫信息,而不是原始的数据。就是不管是通过键盘还是鼠标输进去的,这个叫信息。但是后来为什么会有智慧城市变化呢?出来一个新的东西叫IOT,物联网通过各种传感器,把真实世界的数据往数据库传了,出现了智慧城市。

但是这两年为什么会出现数字城市,城市数字化呢?核心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手机的不断普及,通过GPS把人的各种轨迹画出来了。还有另外一个东西非常有意思,那就是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的CV能力非常强,也就是视频的解构能力非常强,因为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获取信息80%以上都是来自眼睛。这种眼睛的数据以前并没有很好的变成我们虚拟世界当中的信息,但是有一个很好的技术是人工智能也就是CV(实体分解),可以把人脸、汽车车牌号、陆上的各种信息变成结构化数据,这样你就可以进行分析处理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问题五:如何做好数据隐私保护?】

季昕华:如何让数据既能够被使用,又能够保证它的安全隐私性,特别是它的价值?所以我们在2017年正式研发了一款产品叫“安全屋”,我们当时做的时候,所有的合作伙伴都觉得这个不可能,因为我们的思路是如何让数据用起来又不转移它的私有权,叫数据可用不可达。我们通过隐私计算、沙箱、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在2017年推出这个产品。

我们最初的目标是所有的应用都可以实现数据连通,后来发现难度很大,特别是在法律没有出台之前。所以我们重点做的是政务数据开放。2018年我们开始做政务数据开放,所以我们在上海,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政务数据开放,上海在这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我们把政府数据分为不开放数据、有条件开放数据、无条件开放数据。最有价值的是有条件开放数据,我们做了三个限定,一个是限定数据的主体必须要脱敏,二是限定数据的使用单位必须是经过验证的,具有一定信用的企业。三是限定了使用模式,要用“安全屋”模式,要可用不可达。

在上海有两个案例,一个是2020年3月份开始使用的普惠金融项目,我们在疫情之后发现中小企业现金压力很大,他不复工但是要发工资,这种企业要去融资难度很大,因为他没有抵押,没有固定资产。因此我们就用这种模式把政府数据都开放到银行里面去,让18家银行对20几项数据,如税务、社保、海关全部都放在一起,这些数据比较敏感,就放在“安全屋”里来做这个事。银行去分析,最后给这些企业贷款。

第二个项目也很也意思,估计大家都用了,就是上海的沪惠保,这个是把我们医保的数据拿出来给到保险公司分析,看你是不是生过病,什么病,这些数据也是实现了可用不可达。这是我们非常常见个案例,让数据产生价值。

【问题六:数据如何赋能城市发展?】

陈燕芬: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怎样把城市每个角落的数据和政务数据以及生产生活数据,有效变成城市的血液。

第二步,我们运营商还要把网络建好,而这张网络以前更多是为产业服务,今后我们要为城市数据服务。要从数据传输,从点对点的低时延、高性能的保障。这里面像5G、双千兆网络,这些是可以去做更多这方面的实践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

第三,未来数据城市,这么多数据放哪里按照呢?它得需要有一个底座,得有一个基座。所以打造一个基于云上的有效的数据的底座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底座之上我们还要构建更的PaaS能力、安全能力、计算算力算法能力,有了这些部件和工具之后,我们通过城市数据的基座,作为上层的各种应用赋能,使得我们的合作伙伴能够在我们提供的这些工具和赋能基础之上,他们能够百花齐放,他们能够把数据应用的更好,这就是我们运营商在做转型过程当中,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要做数据的运营商,我们要做城市数据的赋能者。

丁波涛:谢谢陈总,也感谢各位嘉宾,也感谢各位听众。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数据绘写数字城市新画卷”。如果把城市比作画布,数据只是颜料,并不是说有了颜料就一定可以绘就美丽的新画卷,还需要我们政府的政策,需要我们陈总这边的资金,需要燕芬总这边的技术,包括季总这边的安全作为支撑,用一支更精巧的笔才能把这个美丽的新画卷画出来。

前面万主任提的一句话非常好“说数字让城市更美好”,我再加一句话“智慧让城市更精彩”。上海正在推进数据立法,也准备建设上海国际数据港,还要发展数据市场。我相信随着大数据在城市的经济、生活、治理的赋能更加深入、更加广泛,我相信上海这座城市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今天的圆桌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