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无论从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要求看,还是从国内资源需求和利用水平看,我国都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期“循环中国”媒体公益培训中,来自循环经济领域的15位专家与来自全国24家主流媒体的采编人员围绕“循环经济”主题开展了广泛的分享与交流。5天的培训课程浓缩为七大模块: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双碳视角下的循环经济、负责任的产业、负责任的产品、负责任的商业、循环城市、负责任的媒体。
循环经济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系统梳理了循环经济领域宏观政策与知识体系;可口可乐中国、爱普生、东方希望、芬林集团等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循环经济实践案例;爱芬环保、奥北环保等机构分享了他们在城市垃圾分类领域的探索和思考;碳阻迹、一米一绿色智造平台、无毒先锋等机构分享了他们对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观察。
学员们在课堂脑力激荡之余,还走进上海市长寿路街道的创享塔创意园区,参观“回收我,回头见——社区循环美学驿站”主题展,通过“回收我”“回头见”“回来了”三大艺术装置,以“可观”“可感”“可触”的方式,切身感受饮料瓶回收再生的价值和环保美学的魅力。
正如分享嘉宾们所说,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没有即刻生效的灵丹妙药,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和具体行动。循环经济是产业发展的迭代,也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变革,需要个人、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
关于“循环中国”媒体公益培训
为了普及循环经济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协助媒体行业从业人员建立起循环经济报道基本原则,准确解读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前沿资讯、关键事件,提升循环经济领域的整体报道水平,推动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共建可持续的循环未来,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联合商业生态工作室于2019年启动“循环中国”媒体公益培训项目,为关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媒体采编人员提供5天全封闭的体验式学习培训。
“循环中国”媒体公益培训第一、二期分别于2019年5月12日至17日、2021年6月20日至6月25日在上海举办,通过专家授课、企业参访、实地体验、创意互动、现场展览、集体共创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帮助来自全国主流媒体的采编人员系统而深入地了解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商业。
巴斯夫高层建议,通过质量平衡法逐步实现废弃材料循环利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政府严格监管影响关键。
截至2024年底,科思创在中国投资超过40亿欧元
“经验和护理员证书只是敲门砖,技术才是硬通货。但现实是,能胜任的人不见得能吃苦,能吃苦的人不见得有技术。”
杨浦、虹口、静安、浦东、徐汇、长宁、黄浦、普陀、松江、宝山、嘉定11个区的民政局及开放大学分校负责人,主会场、分会场共计1100余名学员共同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力量,理应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在医院的具体管理、发展理念、宏观规划和政府投入上,都要突出公益性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