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武汉发布“光谷招贤令”,最高1亿元无偿资金揽才

第一财经 2021-07-27 18:13:16

作者:周芳    责编:秦新安

“东湖科学城招贤榜”同期发布近70个百万年薪岗位

27日下午,武汉东湖高新区对外发布光谷人才政策3.0版,发出武汉招才“最强音”。

对顶尖科学家,给予最高1亿元无偿资金资助 ;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和重点产业人才引进,每年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推动设立永久居留“直报窗口”,便捷外籍人才跨境流动;在光谷全职工作满十年的顶尖领军人才可无偿获得人才住房100%产权……

光谷人才政策三连跳

光谷人才政策经历了三次升级跨越。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低迷,高端人才“怀才不遇”,武汉东湖高新区及时施策,吸引他们回来创新创业。

2009年,东湖高新区大胆尝试,自己做配置、拿办法、定标准,率先推出“3551光谷人才计划”,即光谷人才1.0,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聚集了陈焕春、闫大鹏、王肇中等首批人才“大V”。

闫大鹏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锐科激光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刚回国创业时,中国光纤激光产业为零,全部依赖进口。经过多年深耕,闫大鹏的创新成果让汉产光纤激光器替代了进口,其参与创办的锐科激光(300747.SZ)也登陆创业板,目前总市值超过300亿元。

没有关键人才,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原研创新,发展注定是低效益、低附加值、不可持续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只能是空谈。

为了加大引才力度,2015年,光谷又联合湖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光谷人才基金,将“3551光谷人才计划”的“无偿资助”升级为“无偿资助+股权投资”新模式,光谷人才政策迎来2.0时代。

截至2020年底,光谷人才基金共支持了337个创业用户,其中90%为硕士、博士以上创业团队,5年累计投资4.27亿元,单个所投企业估值最高上涨60倍。

2017~2020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多措并举,累计留下45万大学生,在企博士超过1.2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64.5%,在10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位列第一。

进入新阶段,湖北省、武汉市的战略重点更加聚焦光谷,提出要加快构建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同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对人才产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东湖高新区为构建“生态协同”的政策体系,打造“生态链+智能化+伴随型”的第3代人才政策产品。

构建人才生态和服务链

根据光谷人才政策3.0版,东湖高新区将在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等领域,着力集聚支持更多海内外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

一方面设立1亿元中国光谷奖学金,更“前端”育才;另一方面为来到光谷的各层次人才解决住房、育儿等“后顾”之忧;组建光谷人才集团,精准提供医、教、住、行、商、娱等人才综合服务,从而让引才链条更广延伸,为人才提供更细致的服务。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透露,光谷每年拟拿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用于支持人才创新,以更大的动力来驱动人才发展。资助方式也会转变成持续分段支持和持续追踪支持,让人才政策长效伴随人才成长,不做“一锤子买卖”。

据介绍,光谷人才政策3.0版将持续支持各类人才聚集光谷。高端服务人才范围将把名师、名医类高层次人才也纳入“3551”;新增优秀青年人才类别,对3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给予最高30万元资金支持;设立“光谷产业教授”,实施“海鸥式”人才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柔性引才。

“人才来到光谷,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落地安置是第一位的。”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对无自有住房的,光谷会筹集人才公寓,本科生7折租房优惠,硕士、博士、“3551”人才免租1~3年;自行租住的,对硕士、博士、“3551”人才分别提供每月800、2000、3000元的房租补贴;为“3551”人才协调首套房的购买资格,扫除人才后顾之忧。

在发布会现场,“东湖科学城招贤榜”同期发榜,现场发布了近70个百万年薪的岗位。包括湖北实验室、中国信科、华星、天马、高德红外、华工科技、联影医疗、人福医药、药明康德、帝尔激光、斗鱼、聚芯微电子在内的30多家企业。其中5个湖北实验室发布了13个百万年薪岗位,斗鱼网络“产品专家”一职开出了150万~300万元/年的高薪酬岗位。

抓住了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市场活力也得以充分激发。今年上半年,武汉东湖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1万家、企业6700多家,总数分别达到14.9万户、10.5万户,有近一半的新增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家科技型上市企业、累计达52家,半年GDP率先突破1000亿元,较2019年增长19.3%,两年平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东湖高新区现有常住人口超百万,平均年龄31.7岁,成为武汉乃至中部地区最年轻、最活跃的区域。

留才大环境更重要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不只是武汉,眼下,各大城市为保证城市年轻人存量,吸纳优质人才,纷纷祭出狠招奇招。

去年9月,上海推出重磅吸引高端人才政策,复旦大学等4所当地高校学生毕业就可落户,同年12月又启动施行更宽松的“居转户”政策。

北京继去年底宣布设立“公共户”后,近日又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全国高校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北京地区高校、京外地区“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均可由用人单位申请办理引进。

杭州给予A类顶尖人才最高800万元的购房款,以真金白银换人才;到浙江温州落户,符合条件的优秀本科生可以七折购买人才住房;广东中山市的政策则直击“人性”,可按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租房即可落户的江苏苏州市更是将这轮人才争夺战推向高潮。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表示,人才竞争决定着未来城市竞争格局,这是很多城市加入人才争夺的基本逻辑。但更重要的是能够长久稳定地留住人才,“没有留住人才的大环境,所谓的人才政策就都是虚的,抢来的人才也会逐渐流失”。

“这里说的大环境既包括城市整体的营商环境,也包括人才具体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陈波进一步说,户籍政策的松绑虽然有利于解决人才成长发展的后顾之忧,但城市的发展潜力与活力、教育与医疗配套、交通便利程度、社会资源、商业氛围等,才是决定人才来与不来、留与不留的重要土壤。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以数字化贯穿始终--福建省营商环境的经验与展望

通过数字赋能改善营商环境已经日益深入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营商环境的改善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各地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政府效能、优化企业环境,降低经营成本,促进创新发展,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些努力旨在营造更加高效、便捷、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推动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福建省关于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推荐。福建省充分运用数字福建建设成果,立足福建实际,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把法治化贯穿到营商环境建设全过程各领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激发企业活力。福建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创新实践为营商环境优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04-24 13:43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超10%,武汉金融综合竞争力中部第一

2023年,武汉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11亿元,同比增长6%,占GDP比重超过10%。

04-08 14:03

一财社论:打造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吸引外资新高地

外资进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着很好的商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成为吸引外资新高地是可期的事。

一财社论
03-21 21:45

提升移动支付“适外化”水平,打通支付服务堵点

从当下来看,相比中国逐步完善的移动支付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重塑外界的认知。

03-10 21:45

对境内外媒体开放!上海团代表今天回答了这些热点问题

营商环境优化、跨境数据流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长三角一体化、城市更新等成为提问聚焦的重点。

03-07 00:1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