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或行业的碳达峰行动方案,需要在国家层面的总体框架内,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而不致引起匆忙表态,甚至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表态。”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说。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周宏春表示,“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统领后面内容的话。重点在于“统筹有序”,这是一个完整意思,既要统筹,又要有序。
他分析,如果说这句话有所指,可能是针对社会上一些没有考虑统筹的、无序“抢先”的做法而言的。如每个地方都要碳达峰、碳中和,每个企业都要碳达峰、碳中和,这是“一刀切”的理论“先行”,是一些行业“一刀切”做法的理论基础,与国人所谓的常识“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等是背道而驰的,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无序,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周宏春说,抢先表态,抢先起跑,这在运动会田径赛中属于违规行为。而做的人还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了不起。其结果是带动不少地方、不少行业纷纷表态。这种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就表态、没有具体方案就表态的做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需要避免成为一种风气,否则就会“空话满天飞”。
周宏春分析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是2020年12月16-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也是今年工作中的八项重要任务之一。尽快出台中央层面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既是统筹布局的需要,也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需要。
周宏春分析说,“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是要求全国统筹协调、综合平衡,而不是每个地方、每个行业都要碳达峰、碳中和。其中的道理是,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不同,如有些地方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而有些地方却缺乏,“让每个地方都发展可再生能源,行得通吗?即使都发展,投入产出能一样吗?”
周宏春坦言,“运动式”的用词,在之前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基本没有见过。他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运动式的“减碳”呢?背后的原因值得认真研究。他举例说,所谓运动式,“大跃进”时大炼钢铁,全国上下到处都要炼钢铁,一些小县城甚至小镇也要大炼钢铁。由于缺乏原料、缺乏高炉,群众要“砸锅卖铁”支持炼钢铁。后来许多匆忙上马的钢铁厂下马了,成了“夹生饭”,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群众生活。
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先立后破”,周宏春分析说,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先立”的内容也是多层次的,有制度层面的“先立”,即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也有产业层面的“先立”,包括从能源上看应当有序地推进建立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不能强调“压产能”而不让群众消费。
另外,从产业布局看,应当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的产业不能关停,“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不能关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项目不能关停,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贫困地区脱贫后国家资助的“五年”扶持项目不能关停。公众层面的“先立”即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荣耀的ESG实践已走出"政策合规驱动"的初级阶段,进入"战略价值驱动"的高级阶段。随着AI技术在无障碍创新、绿色制造提效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持续深化,其有望在ESG领域形成更显著的差异化竞争力,为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实践路径。
“25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25周年的旗舰项目,旨在遴选在可持续发展、供应链责任担当和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链主企业,通过共享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经验,推动全价值链践行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作为光伏行业绿色转型的领军企业,固德威凭借在绿色制造、智能创新及供应链尽责管理方面的突出实践,成功入选UNGC25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
本届大会由第一财经、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共同主办。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正在推动能源系统从传统的线性供应向灵活、低碳、高效的智能网络转型。
“智启绿能 行致中和”深刻揭示了实现碳中和的核心理念:以智慧创新为引擎,驱动绿色能源革命,最终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