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隔一年再提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表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增长有隐忧。数据显示,最新的7月制造业PMI为50.4,前值为50.9;7月非制造业PMI为53.3,前值为53.5。由此可见,7月PMI见顶回落预示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减弱。
,从数据等情况来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一方面由于美国通胀超预期叠加经济复苏减弱,另一方面全球疫情整体存在反复。这些很可能导致我国通胀输入、疫情输入以及出口冲击。虽然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超预期,但年底至明年的增长压力会加大。
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稳增长,需要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与今明两年宏观政策相互衔接,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美联储政策,但不用亦步亦趋,应该重视运用好两国货币的时间差。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宏观整体基调偏宽,货币政策保持连续稳定、流动性合理充裕。基于此,央行下半年仍有可能继续降准,部分用于对冲3万多亿元的MLF到期,并弥补下半年2万多亿的政府债发行流动性缺口。同时,财政政策更为积极,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下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必将提速,专项债在三四季度都会放量发行,尽量完成全年的发行任务。
另外,产业政策上突出科技创新。前述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韧性;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另外,双碳政策强调先立后破,坚持创新推动。这表明政府部门在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同时,纠正“运动式减碳”。
预计,前期促进公平竞争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将继续执行,这主要包括“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改进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以及“落实三孩生育政策”等。这与前期的相关政策也有较好衔接。
上述教育及房地产等重大民生领域的政策调整,直指市场权重板块,是上周股票市场调整的直接诱因。同时,近期“双减政策”叠加反垄断预期,引发市场对未来政策风险扩散的极大担忧,使市场恐慌情绪加剧,致使市场进一步调整。
“4月到7月是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重点在于结构性改革,相关重大的产业和民生政策密集推出,主要政策已基本完成,市场预期逐渐稳定。”李湛表示,当前经济景气尚可,流动性中性偏宽,并处于一个相对平静的政策窗口期,A股回暖后仍会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现在政策思路愈发明确,资金不断从非政策支持的行业流入中国优势制造等诸多领域,而且这种局面短期不会改变。”
(作者为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光伏行业“扩产潮”给配套设备企业带来大量订单;但另一方面,也需警惕下游客户经营情况、项目进展及验收进度等变动可能给设备厂商带来的潜在经营风险。
海南、广东、福建、江苏、山东、四川等多地已开展供需对接活动。
中国目前仍是英伟达重要的市场,在2025财年,英伟达中国地区的收入高达171亿美元。
深圳市监局回应翻新手机流入百亿补贴
中国医药企业在非洲投资设厂,提升本土制造能力并培养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