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日前在第一财经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 “‘十四五’开局之年 创新中的中国行业”专题系列直播中表示:要通过一些政策法律,延长建筑寿命,减少大拆大建,从而减少由此导致的大量建材生产、钢铁生产造成的碳排放。他认为,旧房改造中,要做好结构改造、加强房屋的性能和智能化系统,要注重提升的是居住感受。
江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以下为发言视频内容)
你看看这被拆的建筑里头,有多少是结构已经很扛不住了,面临着塌的危险了,建筑质量太差了,这个质量不是服务质量,是结构的可靠性,这个已经很少很少。那么多数拆的原因是什么?觉得那个是老旧了,赶不上现在形势需要了,水平太低了,或者说通过增大容积率,一平米能变成三平米,加层。出于这种目的,出于这点利益的目的去拆。而这样去做,可能是跟我们现在提倡的低碳发展这件事很不适宜。新时期进入之后,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大拆大建,通过一些政策法律的一些办法,延长建筑寿命,减少大拆大建,从而减少由此导致的大量建材生产、钢铁生产造成的碳排放,这是挺重要的。
要是有一个30年建成的房子,该怎么做?首先肯定我说不会给它拆了,推倒重来,这事跟我刚才说的就矛盾了。那么提升它的质量,如果没有电梯,把电梯给补上,这个对我们老年人太有好处了。然后维护结构的改造,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把房子保温好了,门窗做好了,对改善屋子里的,尤其是冬天的性能,节约用能会有特别大的作用,起很大的好处。所以,把建筑物的性能提高,比把建筑物外面看着更漂亮点,可能重要得多。这房子我在里边住,我感觉到的,从外面看的感觉是给外面人看的,真正对我有影响的是屋子里的性能,屋子里的质量。包括它地热性能,包括各种系统的性能,电系统、水系统、上下水系统,包括现在的智能化系统。把这些东西给它做好了,提高咱们的房屋质量,可能这是很重要的。
(以上为江亿在在“云上会*中国经济论坛 开局”行业专题系列直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知新觉”上的发言节选)
制片编导:
吴磊 许姗姗 周宝平
项目制作人:
傅娆
接下来,以产业生态为持续发力点,临港正在聚力未来产业,抓住下一个发展“风口”。
为全国碳金融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广东经验”。
《意见》首次在省级层面明确碳排放配额属于合法质押标的,首创以省级文件明确“双登记”模式确认碳资产权属,并设置行之有效的违约处置机制,标志着广东在推动统一的碳金融市场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
就在一些国家不愿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之际,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导者。
当下,世界超过100万物种面临灭绝,关键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投资自然的紧迫性前所未有。6月25日,在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盛会上,第一财经· 中国经济论坛第14度携手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电视专场论坛,以“自然受益型经济:10万亿美元的商业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金融和企业届的资深专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寻找如何通过经济模式和金融手段的创新,有效形成驱动力,来激发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