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由新浪财经ESG频道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ESG全球领导者峰会隆重举行。安永中国主席、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凯受邀参与峰会,并发表视频演讲。演讲全文如下(略有删改):
在可持续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理念逐渐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ESG投资已然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并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峰。去年9月,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责任担当。
从资本市场反馈来看,资本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表现出了高度热情,多家金融机构发行和承销碳中和债券,机构投资者认购踊跃,市场反响热烈。2021年7月16日,全球体量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在中国上线。当天,交易总量410.4万吨,交易总额2.1亿元人民币,中国碳市迎来开门红。
碳中和的实现需要巨额资金。多家机构预测,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百万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不能单靠政府的公共资金投入,更多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满足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低碳发展的投融资需求。ESG投资则是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ESG理念日益被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纳入投资决策流程。ESG投资被认为是资本市场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之一,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首先兴起。近年来,ESG投资在中国也逐渐发展。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需要将更多资金引向可持续发展投资;另一方面,ESG投资可以创造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降低尾部风险。研究表明,ESG表现良好的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强,更能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ESG因子逐渐成为投资机构参考的重要指标。
随着资本市场对ESG理念的认知的不断提升,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支柱的考量也在不断加强。根据安永2020年对全球主要机构投资者的一项调查,98%的受访投资者表示已采用更加规范和严格的方法来评估企业的非财务业绩,72%的受访者表示已对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了系统化的评估。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在整个组织架构内,全面识别、衡量和嵌入ESG因素,从而获得资本方的青睐,创造长期价值。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加强了ESG投资的基础建设和市场实践。信息化平台的飞速发展以及金融科技的进步,提升了ESG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率。越来越多的中国机构投资者加入以UNPRI为代表的负责任投资倡议组织。截至2021年7月末,中国已有68家机构成为UNPRI签署方,与全球负责任投资者一起共同推动ESG投资。同时,中国也逐步推动ESG投资体系本土化,在ESG投资国际共识的整体框架下,结合中国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监管规定和产业发展阶段,选取更契合中国实际的ESG指标,搭建本土化的ESG投资框架,加速推进ESG投资在中国市场的落地。ESG基金、ESG指数等产品的推出使中国ESG产品体系逐渐多样化。
此外,监管部门对ESG的指引与要求也日趋严格。港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都加强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力度;证监会也在新版《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将公司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加入到投资者沟通内容中。我们预期,监管部门未来将推出统一的披露方法和指标体系,促进ESG投资规范、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ESG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市场上真正运用ESG筛选、ESG整合等策略的金融产品仍是少数,ESG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与欧美发达市场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一些投资机构虽认可ESG理念,但缺少可落地、可实施的投资框架和指标体系;ESG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仍存不足,市场整体的ESG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升,ESG披露指标体系亟需标准化;针对ESG 的风险管控仍不完善,例如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对金融资产组合的压力等。
安永也积极就ESG相关政策建言献策,为ESG信息披露和指标体系搭建提供最前沿的市场反馈,帮助建立ESG投资数据基础和框架。展望未来,“双碳”目标为ESG投资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安永将一如既往,按照更高标准的ESG要求,为各方把握“双碳经济”机遇提供优质服务,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安永中国主席、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晨光相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造可以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企业长期价值的战略锚点。
《行动方案》还提出强化组织保障、用好政策激励、加强标准建设、强化融资对接、促进交流合作、做好宣传总结等6条保障措施,夯实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第二批27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
到 2027年,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低碳、数字与时尚、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重点领域深圳A股上市公司披露率力争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