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首提年内缩债,美股热度不减再创新高

第一财经 2021-08-28 07:57:32

作者:李爱琳    责编:葛唯尔

7月通胀数据创30年新高,鲍威尔首提年内缩债,纽交所交易员称部分市场出现泡沫促使美联储提前行动。
鲍威尔首提缩债 美股热度不减再创新高|美股连线

“去年12月我们承诺将会维持现有买债速度,直至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双重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我认为,通胀已经达到’实质性’标准,就业市场也取得显著进步。在7月议息会议上,我和多数委员的看法一致,如果经济一如预期持续全面增长,今年开始缩减买债规模可能是合适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周五揭幕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如是说。

“今年”一词让券商Livermore Trading Group首席交易员罗韦(Gregory Rowe)有些意外,他在鲍威尔发言结束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天之前,鲍威尔并未在公开场合给出缩债时间表,此番言论有别于他此前的鸽派论调。我认为美联储可能是关注到部分市场已经出现小的泡沫,例如美国房价屡创新高,汽车、空调、洗衣机等耐用品价格飞涨,这些过热现象并非美联储乐于见到的,因此促使他们提前采取行动。”

美7月核心PCE年率3.6%,创30多年新高

同日公布的通胀数据延续爆表态势,7月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年率为4.2%,创1991年1月以来,即30多年来的新高,前值为4%;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撇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PCE—年率为3.6%,创1991年5月以来,即30年来的最大同比增幅,前值为3.5%。

从7月环比表现来看,7月PCE月率为0.4%,低于前值0.5%;核心PCE月率为0.3%,低于前值0.4%。分析认为,月率下降可能意味着物价开始有见顶松动的迹象,该报告也显示,家庭支出继续从商品向服务转移。

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的主题演讲中表达了对当前通胀的忧虑,但重申推动物价走高的原因多重复杂,上述现象大概率是暂时的。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胀将恢复到美联储2%的平均通胀目标。

“时间会证明,从长期可持续的角度,通胀率是否会回到2%。”鲍威尔说。

蒙特利尔银行(BMO Capital Markets)的美国利率策略主管林根(Ian Lyngen)在发给第一财经记者的邮件当中点评称,结合迄今为止已经公布的经济数据,鲍威尔强调通胀短暂性特征是可以预见的,真正的考验来自于下半年物价表现是否支持鲍威尔的说法。

市场热度不减,美股续创新高

投资者无惧提前减码的可能性以及爆表的通胀数据,美股全线走高,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再创收盘新高纪录。

截至收盘,道指报35455.8点,涨幅242.7点或0.7%;标普500指数上涨39.4点,涨幅0.9%,报4509.4点,首次收于4500点上方;纳指收在15129.5点,上扬183.7点或1.2%。总结一周,三大股指周涨幅介于0.9%~2.8%,纳指领跑其他两大股指。

被问及市场为何作出上述反应,Livermore Trading Group首席交易员罗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去一段时间,美联储不断吹风已让市场做好心理建设,即便启动缩债,可能也只是缓和股市涨势,而非阻断牛市。目前仍有很多场外资金正在观望,家庭收入和储蓄也很高,我不认为投资者会在尚不清楚牛市完结与否的情形下选择离场。”

他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在9月官宣减码的具体时间表,明年一季度之前完成缩债,此后将评估通胀是否可控,如果该指标仍然居高不下,才会采取更为激进的加息方式,抑制经济过热。他表示,相比缩债,市场更惧怕加息,但看起来距离加息还很遥远。

年内启动缩债,加息还很遥远

除了鲍威尔,至少五位联储官员于周四、周五发表了偏鹰派的讲话,支持尽快撤回超常规宽松措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日内表示,如果就业报告持续强劲增长,8月可有百万新增就业,那么在10月开始减债是合理的,一旦启动,他倾向于速战速决。和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一样,他支持明年一季度前完成缩债。至于加息,他称只有在完成减债之后,留意更多经济数据,才是合适的时机考虑加息窗口期。根据他当前的预计,首次加息可能发生在2022年底。

鲍威尔周五强调,缩债不是传递加息的直接时机信号,并以1950年代的经验教训来捍卫当前的货币立场,他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政策制定者,不要试图遏制暂时性的通胀波动,冒然采取不合时宜的政策可能反而具有伤害。

蒙特利尔银行美国利率策略主管林根解读称:“显然,鲍威尔正努力强化减债和加息之间的差异,这符合市场预期,但仍然具有意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