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早盘,可降解塑料概念大幅拉升,截至发稿,国立科技、华信新材、丹化科技等5股涨停,其余多股均不同程度上涨。
9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正式打响了未来5年全国对白色污染(塑料污染)整治的发令枪。
《方案》要求,到2025年,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商品零售、电子商务、外卖、快递、住宿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大幅减少;农膜回收率达到85%,全国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
二级市场上,5月下旬开始,可降解塑料板块持续上涨,这其中除了政策加持以及良好的市场预期外,也与资金面的因素相关。数据显示,大单资金正积极抢筹部分可降解塑料板块个股。9月15日,该板块共有33只个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状态,大单资金净流入额达到3.34亿元,其中格林美(9831.40万元)、联泓新科(3156.87万元)、华阳新材(2555.75万元)等10只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额均超1000万元。
安信证券张汪强表示,考虑到快递包装、一次性餐具、购物塑料袋、农膜等领域对于一次性塑料的替代,预计到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有望达到260万吨,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0亿元。平安证券认为,生物降解塑料行业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期,预计未来3-5年内供应和需求都将高速增长。
申港证券认为,在“禁塑令”等政策的推动下,PBAT供需两端均有望明显增长。虽然短期来看,BDO原料价格的上涨使得PBAT利润下滑,但是中长期来看,BDO产能有望逐步释放,PBAT利润有望恢复。
“由于今年国补延续,且补贴范围扩大至手机等数码产品,今年前4个月门店营业额再次突破1亿元。”济南市泉城路上的京东电器旗舰店的店长徐超说。
机构扎堆看好8只绩优股
瑞银、德银、毕马威等纷纷发布解读观点。
理财产品面临资产荒,开发“固收+期权”产品成为主流应对措施,通过挂钩不同标的资产和采用不同期权类型的产品设计模式,以期提供持续稳定的增值收益。
关键的路径在于政企协同发力,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体制安排,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