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疟疾消除后,我国抗疟疾产品走向非洲

第一财经 2021-09-26 17:50:46 听新闻

作者:马晓华    责编:黄宾

在非洲,目前有全球90%的疟疾病人在这里,近2.61亿疟疾感染者受到威胁。

中国消除疟疾后,还需要与疟疾相关的检测工具、药物、防治工具吗?

“中国疟疾消除后,疟疾药品市场变小,但,还不能停产,中国每年还有3000多输入病例,另外援非的企业员工出国时也需要携带。”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肖宁对第一财经表示。

可这毕竟是很小部分。那么,我国抗疟疾相关产业还有未来吗?

疟疾相关产业何去何从

中国疟疾病从上世纪50年代的控制直到当下的消除,经历了70年,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疟疾高发流行阶段,中国正处于缺医少药阶段,更谈不上精准的诊断,当时不仅缺少用来诊断的显微镜,更缺少会使用显微镜的医务人员。

“这是疟疾防控第二阶段一个突出的特点,不管是否感染了疟疾,服药人群要全覆盖。”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副研究员丰俊表示。

在没有疟疾疫苗的情况下,药物治疗成为当时减少感染人群的一种重要手段。但那时的药品并不很足够,直到1964~1967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等主要抗疟药有了充足供应,才掀起了全国抗疟高潮。

由此,中国疟疾药品领域风起云涌,为中国控制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苏、鲁、豫、皖、鄂五省疟疾联防30年效果评价》的数据显示,上世纪70年代初期,苏、鲁、豫、皖、鄂五省疟疾大流行,1970及1971年五省疫情报告发病人数2198.4万和2174.3万,均占全国当年发病总数的91.2%。30年中,五省共以氯、伯8d或5d疗法治疗现症病人3840.08万人次;传播休止期以乙、伯或氯、伯疗法抗复发治疗1年内有疟史者(包括疑似病例)5481.82万人次;病户周围居民、外来和往返于高疟区人员等重点人群预防服药4457.9l万人次;流行严重地区全民服药42474.97万人次。在流行严重地区疟疾传播季节,以乙、伯或乙胺嘧啶等开展全民预防服药或以氯、伯疗法集体抑制性治疗80794.06万人次。

单单一个江苏省,在1974年,就治疗现症病人6258284,休止期治疗有疟史者约1.45亿人次,预防服药人数达2.78亿人次。

尽管用药量如此巨大,但肖宁表示,当时很多药厂都可以生产抗疟疾的药品,中国用于治疗疟疾的药品是自给自足的。

2001年,河南省对疟疾防治巩固期费用做了分析,其中,每人用抗疟疾药平均费用1.11元。若单纯按照全民预防服药的80794.06万来计算,当时用于疟疾药品的费用高达8.8个亿。

第一财经从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获悉,所涉及的抗疟疾药品批文众多:盐酸奎宁32个批文;氯喹35个批文;磷酸伯氨喹7个批文,7家企业。

记者调查后发现,很多批文都成为了历史。海南全星制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磷酸哌喹片已经不生产;山东新华制药的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很多年都不生产磷酸伯氨喹了。

肖宁说,在疟疾控制阶段,是人民战争,人群服药。特别是70年代抗疟顶峰时期,药品的供应也达到顶峰。虽然那时药品需求量大,但我们仍然能自给自足。

与药品同样达到需求顶峰的,还有浸泡杀虫剂的蚊帐以及用于室内自流喷洒的产品。不过,现在他们都与当时的抗疟疾药品一样,市场逐渐趋弱。

一位疟疾专家认为,正是由于一些疟疾药物企业的退出,导致目前中国在疟疾药物的采购上出现了问题。由于中国还面临着外防输入的压力,每年近3000多例的输入病例仍需使用疟疾药物。“现在涨价涨10倍,企业都不愿生产。原本中国疟疾消除,还希望中国物美价廉的抗疟疾产品能够服务全球,结果目前我们自己都供应不上了。这是在消除疟疾之后,我们所面临的危机。”

对于疟疾领域的产品来讲,中国市场不再繁荣,就无用武之地了吗?

走向国际

其实不然。

根据2020 年版的《 世界疟疾报告》的数据,2019 年全球疟疾病例总数为2.29亿,死亡40.9万人。

目前全球受疟疾威胁的人和地域面积,都远远大于当年的中国,特别是现在近90%的疟疾病例所在的非洲,更是需要质优价廉的抗疟疾产品。

“我们从2010年就开始准备走向国际。”天津永阔科技集团非洲公司总经理杨佳表示。

2010年是中国走向消除疟疾的那一年。

在2010年5月19日,13个部门发出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通知,中国正式走向疟疾拔根清源的阶段,当年疟疾的报告病例7855例,较2009年(14491例)下降45.8%。

“我们的YORKOOL牌长效蚊帐在2010年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农药评价计划(WHOPES)的评审。是国内第一家通过WHOPES评审的农药企业。国内第一个农药产品国际标准。被列入了全球基金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供应商名录。2017年由WHOPES转换为WHO-PQ。”杨佳表示。

在非洲,有全球90%的疟疾病人在这里,近2.61亿疟疾感染者受到威胁。

与YORKOOL牌长效蚊帐相同的案例来自复星医药。

复星医药自2007年就进入非洲市场,目前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35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复星医药的抗疟药产品覆盖疟疾预防、治疗和危重患者救治。至2019年底,注射用青蒿琥酯供应1.5亿支,救治了3000万重症患者。

除了抗疟药品,长效药剂蚊帐也是世卫组织推荐的疟疾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杨佳说,在过去的15年里,通过大范围覆盖每个家庭的长效杀虫蚊帐项目的实施,全球由于疟疾造成的死亡减少了50%。2020年,全球长效杀虫蚊帐的分发数量大约在2.3亿顶。永阔于2010年获得世卫组织预认证,累计出口销售超过2亿顶。在2020年,出口蚊帐约3900万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左右。

中国市场的确小了,甚至可能消失,在杨佳看来,国际的市场更具有诱惑力。目前永阔正在针对业内增加蚊帐使用寿命的需求,开发长寿命蚊帐,具有高顶破强度、高拉伸强度、抗孔洞扩张等特性。

增加蚊帐强度,延长蚊帐使用寿命,一直是行业内的重大研究方向。研发团队经过测试,研制出一种新材料新编织方式的LN,可以在强度方面比现有产品提升50%。其次,针对快速增长的蚊虫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问题,目前正在申请WHO-PQ认证的产品,比如增效醚蚊帐(溴氰菊酯+ 增效醚)、双有效成分蚊帐(高效氯氰菊酯 + 溴虫腈),以及滞留喷洒杀虫剂(甲基嘧啶磷30%微胶囊悬浮剂)。“这些研发投入都是针对不断变化的疟疾疫情。”杨佳表示。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认为,目前中非在抗疟产品领域的合作,主要依托多边合作框架,推动疟疾诊断试剂、治疗药品、长效杀虫蚊帐通过世卫预认证进入非洲市场。周晓农建议中国企业强化与国际组织合作,特别重视同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盖茨基金会的国际合作,充分发挥中国抗疟产品和技术的竞争优势。中方可以根据非洲国家需求积极推动已经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的青蒿素类抗疟药、长效杀蚊剂等中国企业产品的采购,建立相应机制帮助非洲国家使用中国的抗疟产品,推动中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公共采购市场。

但由于通过世卫组织的预认证依然要投入很多,导致很多企业因此却步。事实上,认证过程虽然困难,但认证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一方面提升了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同时也能提升公司内部质量管理水平和国际知名度。

印度制药公司在抗疟药领域通过认证的数量远超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药企与印度药企面临技术、注册、质量、成本、供货能力等全方位的竞争。但中国企业也有一些潜在优势,比如原料药容易获取,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近年来快速提升,国际化水平大大提高,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潜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