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网站显示,9月27日至2021年10月26日,《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
意见稿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结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三天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天;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基础上,将延长产假九十天;男方享受三十天护理假;在子女六周岁以前,每年给予父母双方各十天育儿假。职工在前款规定的产假、护理假、育儿假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意见稿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生育补贴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同时公布的关于《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提到,安徽省出生人口连续4年减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据安徽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统计,2017年至2021年安徽省出生人口分别为98.4万、86.5万、76.6万、64.5万、53万(预测),年增长率为-12.1%、-11.4%、-15.8%,-17.8%,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目前育龄妇女越来越少,再加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少生晚生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实行了单独二孩政策、全面两孩政策,现在要实行三孩政策,也很难在短期内扭转生育数量越来越少的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总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已经不是一个未来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董玉整说,2021年即使总人口有增长,但增长数字也会很小,所以总人口负增长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董玉整分析,现实生活中婚恋、生育、教育、养育的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生育动力。尽管有不少人有生育的意愿,但现实压力大,导致不愿生、不敢生,加上一些身体的原因生不了。因此,从政策效果来看,在短期内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很难产生所谓的生育高峰。
在董玉整看来,这也说明,人民群众对三孩政策落实以及不断完善措施和政策体系本身有更高的期待。不过,这些期待很难在短期内彻底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就是为满足人民的愿望,释放生育动能提供政策的指引和努力的方向。
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中央财政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
2025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57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
通知提出,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职工在享受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延长婚假至15天。
截至今年6月底,安徽全省建成智能算力规模超35000P,是2023年10月政府开始调度智能算力重点项目建设时的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