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结婚对数为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离婚对数为373.3万对,同比下降7.7%,离结比45.91%。2019年,全国结婚对数为927.3万对,离婚对数为470.1万对,离结比高达50.70%。
放眼全球,我国的离婚率已属较高水平,超过儒家文化圈的其他主要国家;离结比从1978年的4.77%增至2019年的50.70%,2020年有所下降,但仍高达45.91%。15岁及以上处于离婚态的占比从1982年的5.94‰涨到2015年的17.17‰。我国的离结比从1978年到2020年的42年里,增长了近10倍。
数据来源:1978—2018年数据来自《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9》;2019年数据来自《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日期:2020年9月8日)
通过上图可知,1978~2019年的40余年间,我国离婚率和结婚率的变动趋势。除部分年份略有波动外,离婚率总体上快速上升,从1978年的0.18‰升至2019年的3.36‰,增长了17倍。
为遏制因一时冲动而导致的离婚行为,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
婚姻的解体与社会因素有关。
第一,离婚手续简单快捷。我国是全世界婚姻登记制度中最简洁、便利的制度之一。
第二,“双独婚姻”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进入婚恋期,独生子女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少了兄弟姐妹的陪伴,缺乏耐心,好强、任性。
第三,“60、70后”的觉醒。60后、70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认为结婚就要过一辈子,会忍着维系婚姻。正如Steve Shi在《假性亲密关系》描述的一样,一些表面上和谐稳定,但其实貌合神离,没有深层次的感情接触的夫妻,形成假性亲密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改变,他们不再委屈求全,选择中止不幸福的婚姻。
其实,婚姻的解体与个体的心理因素高度相关。提高伴侣关系的满意度是降低离婚率的有效路径之一。
作者手绘《家》
社会心理学家们把亲密关系定义为与我们的生活“有重要情感意义的他人”,建立密切友好交往的关系。亲密关系包括亲人关系、伴侣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
伴侣关系,与早期与亲人的依恋关系一脉相承,并有着密切相关性,这两者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亲密关系。
早期养育形成的依恋类型
孩子在0-3岁期间,父母或其他重要养育者的回应,总是积极而正面的,在孩子的认知里,自己是被爱的、被呵护的。无论父母此刻是否在身边,孩子心中都会有稳定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所获得的体验,是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获得的笃定的爱,孩子在这样的爱中就会与养育者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
一部分孩子在早期的养育中,如果缺少稳定的照料者,或照料者缺乏足够的耐心,回应是消极的,甚至是带着负面情绪的,或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未能及时满足,孩子的认知里会出现:父母并不喜欢我,只能靠自己。
而最初缺乏良好照料与肯定的孩子,将会缺乏最初的安全感,孩子缺乏安全感就会形成非安全型依恋关系。
非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会再次出现婴幼儿时期的没有安全感及自我否定等问题。
最初不被喜欢的不良感受不会因为长大而发生变化。非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成年人,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不被任何人喜欢和接受,被爱的渴望与被抛弃的恐惧来回拉扯,导致回避内心矛盾而纠结,以至于无法与他人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
四种依恋类型的特点
依恋研究专家Bartholomew提出了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痴迷型、恐惧型和疏离型,其中后三者统称为不安全型依恋关系。
依恋的双维度图
安全型依恋的特点:有安全感,可以与他人建立依恋关系及亲密关系,无条件信任他人,不会担心被抛弃或欺骗,有稳定的自尊水平。情绪稳定、乐观自信、正向积极。对自身及他人关注度适中。
恐惧型依恋的特点:缺乏安全感,不太容易做到无条件信任他人,会担心被欺骗或被抛弃,与人相处计较得失,易自卑,喜欢靠不切合实际的承诺得到他人肯定。敏感多疑,情绪反应强烈,用愤怒表达不满。害怕被抛弃,会反复确认被爱,有控制伴侣的行为。
疏离型依恋的特点:缺乏安全感,个人防御水平高,个人边界感强,“暗恋”高发人群,喜独居,易与伴侣形成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自尊水平低,会对自我产生厌恶情绪。情绪不稳定,表现为失落,负能量高,需要长时间消化情绪。敏感多疑,会通过试探证明被对方喜欢,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亲密关系。
痴迷型依恋的特点:缺乏安全感,交往早期,容易产生过度痴迷,不顾一切,无限放大伴侣的优点和给自己的好处。同时,焦虑痛苦,沉浸在被抛弃的担忧中不能自拔,很难与伴侣和平相处。
作者手绘《等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具有保护作用,人们在伴侣关系中尤其渴望得到陪伴、支持、保护。事与愿违,只有一小部分伴侣在婚姻中感受到良好的支持,对伴侣关系满意,更多的伴侣并不是一结合就和谐美好,而是一方或双方感到痛苦、失望、挣扎、冲突。
多项研究证明,伴侣关系的满意度与依恋关系相关。西方国家有过统计,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人,只在人群中约占1/5,其他的人是非安全型依恋关系,不同类型的人相结合会产生以下三类伴侣关系。
安全型与安全型相结合的伴侣关系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幼年时从依恋对象那里获得了良好的照顾和支持,伴侣对彼此持积极的看法。他们在面对压力或威胁时,会主动寻求支持和安慰,以减少负面情绪,消除痛苦。
他们在伴侣关系中不断尝试,如同跳双人舞,会在关系中得到更好的成长,会形成第二层面的安全感,这个层面的安全感比幼年时更加安全。
“双安伴侣”较少出现重大关系危机。“双安伴侣”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也比较容易养育出安全型依恋的孩子。
安全型与非安全型相结合的伴侣关系
伴侣一方是非安全型依恋者,婚姻充满挑战。
恐惧型依恋类型的人,在伴侣关系中,表现为忧虑被抛弃而产生恐惧,不相信对方,不能很好地与伴侣建立亲密关系。同时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对自我也感到焦虑。恐惧型人往往是伴侣关系中主动挑起战争的一方,主动攻击,表现为语言暴力、肢体暴力,以制造关系危机,诱发对方抛弃。
疏离型依恋关系的人,在伴侣关系中,表现为与对方联结脆弱,最初的结合也许仅仅是为了各取所需。疏离型人会把冷暴力这种防御方式直接用到另一半身上,让另一半遭受精神上的虐待。
他们的潜意识层面比较自卑,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爱情,所以怕对方先甩了自己,于是先做出甩了对方的举动,以保证自己不受伤害。很多回避型人的另一半最后都遭受了断崖式分手(突然并坚决地分手)。
痴迷型依恋关系的人,通常十分渴望亲密关系,接触的同时害怕被拒绝。在伴侣关系中反复验证,不断试探以判断自己是不是又一次被抛弃。痴迷型人很容易产生并放大负性情绪,导致他们在情感道路上总是处在一个“痛苦”的位置上。
他们会出现隐性攻击,表现为难受可怜、假装不计较、小心讨好等方式,对对方进行道德绑架,隐蔽攻击对方。
非安全型与非安全型相结合的伴侣关系
“双非”结合的伴侣,比较容易发生高密度的暴风骤雨式冲突,容易加深彼此的伤害,有可能以两败俱伤收场。
作者手绘《成长》
依恋关系对伴侣关系的重要性
众多研究证明,安全型依恋关系对伴侣关系的满意度有积极的影响。侯娟的研究表明,不安全依恋关系中,回避和焦虑维度与婚姻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陈燕蕾的研究结论为,不安全依恋关系对伴侣关系较不满意,安全型依恋对伴侣关系较满意。隗晶林对成人亲密关系质量的研究后认为,“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往往会拥有更为满足、更加相互依赖和更加亲密的浪漫关系,也往往比非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更加满意自己的关系”。由此可见,安全型依恋关系对伴侣关系有积极的意义。
修正依恋关系的原型
选择。安全型人情绪稳定,性格独立,有接纳和包容他人的能力。他们内心积极,是最佳的伴侣选择。与安全型人更容易形成好的伴侣关系,在关系中非安全型人会不断靠近、共同成长。最后,好的伴侣,会形成相互的安全依恋关系。
修正。伴侣双方在恋爱期间或新婚后,可使用“成人依恋风格的访谈”进行自测,并与伴侣交流,还要借助双方长辈的补充说明,以帮助双方深入了解彼此的成长史。非安全型依恋关系者最好与安全型依恋关系者结为伴侣,从某种程度来说,安全型是非安全型的“治疗师”。安全型的一方为非安全型的伴侣提供一种稳定的背景性的安全,非安全型人在这个关系中修复自己的依恋关系。
作者手绘《多动脑筋》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40余年,也是离婚率高速增长的40余年。获取如何成功、如何致富的知识占据了我们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在如何获取幸福,如何经营伴侣关系方面,我们的关注度太低。
每一个拥有伴侣关系的人,都对关系的成长负有责任,我们应该把心理学的学习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去主动积累相关知识和常识,有能力主动干预关系的发展。
虽然依恋关系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doing,而不是Have done。研究表明,伴侣关系对人格组织有很大的调节作用,人格组织会变得没早年那般泾渭分明,依恋关系也会随之发展变化。
通过修正原型担忧,重新建立内部工作模型,对非安全型依恋的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离婚只是可选项,比逃离婚姻更有意义的是逃出原生家庭的创伤,修复创伤,将非安全型依恋关系发展为安全型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朝着安全型发展了,就会在婚姻生活中产生更多的确定感、可控感、获得感、幸福感,伴侣关系的满意度自然就提高了。
到那个阶段,是否要离婚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作者:刘萍,心理咨询师,CIIS应用心理学,硕士在读,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学士。
参考文献
陈燕蕾. (2008). 不同依恋类型者对伴侣行为的归因. 科技文汇, 170.
贾玲. 离婚冷静期, 旨在挽救不应解体的婚姻. 人人健康, 2021(01), 72-73
侯娟, 蔡蓉, 方晓义. (2010). 夫妻依恋风格、婚姻归因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应用心理学, 16(1).
Heavey, C. L., Christensen, A., & Malamuth, N. M. (1995). 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511-524.
Overall, N. C., Simpson, J. A. Struthers, H.,Buffering attachment-related avoidance: softening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efenses during conflict discuss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04(5), 854-871.
Rogers, S. J., & Amato, P. R. (2000). Have changes in gender relations affected marital quality. Social Forces, 79, 409-416.
隗晶林, 王希华. (2012). 成人亲密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21.
杨菊华, 孙超. 2021(2). 我国离婚率变动趋势及离婚态人群特征分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63-72.
作者刘萍
A股最贵的分手费出自康泰生物,当时市值达到235.54亿元,这一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卫浴代工龙头瑞尔特因董事长离婚事件而出现股权变动不确定性。
明星离婚在财产分割方面较为复杂。
欧陆通2020年8月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一家人,包括王合球、王玉琳夫妇,以及长子王越天、次子王越飞、儿媳尚韵思。其中王越天生于1989年,今年35岁。
鲍佳列举了6点反对理由,包括金利伟投资不谨慎,未充分信息说明;违规关联交易对公司损害进一步扩大;私设高管,架空董事会;董事长与董秘阻碍董事行使知情权;违反董事会议事规则,变更董事表决;被无故解除职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