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田推出全新纯电动品牌,2030年在华停止投放新燃油车|第一财经汽车日评

第一财经 2021-10-14 18:32:38

作者:武子晔    责编:李溯婉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其电动化战略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

本田推出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2030年在华停止投放新燃油车

10月13日,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本田中国”)在其电动化战略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同时,“e:N”系列五款全新车型全球首发。其中,东风本田的e:NS1特装版和广汽本田的e:NP1这两款纯电动车量产车型将于2022年春季上市,三款概念车的量产版将于五年内陆续上市。随着“e:N”系列产品的不断丰富,本田中国还将强化在华的纯电动车生产体制,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将分别建设纯电动车新工厂,计划从2024年陆续投产。今后“e:N”系列产品除了在华销售,还将出口到海外市场。

一财点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以及跨国车企巨头在此竞争格外激烈。面对各家车企积极地投放电动车型,跨国车企巨头本田终于全面开足火力,一下发布五款纯电动全新车型,并大胆启动中国本土设计团队,以及将在华打造 “e:N”专属体验空间和新工厂等。本田方面认为,如果能够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就意味着可以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在华电动车市场打好这关键一战非常重要。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和“交通事故零死亡”两大战略目标,本田在全球加速推进各项举措。在包含中国在内的先进市场,本田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占比规划为2030年达到40%,2035年达到80%,2040年达到100%。在中国,本田将进一步加快电动化车型的投放,快速完成面向电动化的品牌转型升级。2030年之后,本田在中国推出的所有新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电动化车型,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

台积电三季度车用芯片占总收入4%

10月14日,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由于对芯片的需求强劲,台积电第三季度营收上涨22.6%至148.8亿美元,在该公司此前预计的146亿至149亿美元的区间内。按产品类型划分,智能手机行业占第三季度总收入的44%,而汽车行业占4%,与第二季度持平。台积电表示,将增加向汽车行业的交付量。汽车行业一直是受供应短缺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而台积电第三季度净利润约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一财点评:目前,芯片短缺情况较为严重,消费电子和汽车等行业对芯片制造商的需求急剧增加。一些芯片制造商先后发布涨价通知,Cowen公司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一些代工企业已经提价了两到三次,包括台积电目前在芯片短缺期间也提高价格,预计随着代工行业产能的增加,半导体短缺将会在2022年下半年缓解。

欧洲车企电池原材料短缺

据外媒报道,大众汽车、戴姆勒和Stellantis等主要汽车制造商一直在竞相确保欧洲的电池供应,但在寻求电动化的过程中,它们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寻找足够的电池原材料。电池原材料咨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BMI)的市场专家认为,欧洲将面临“巨大的原材料脱节”。欧洲向电池工厂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在原材料提取方面的投资十分缺失。

一财点评:不仅是欧洲市场,当前全球市场都面临较大的电池缺口。美国银行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就显示,根据该行EV电池供需模型推算,全球EV电池供应可能会在2025~2026年之间出现完全耗尽的局面,届时各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率基本都会超过85%。美银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的产能必须提升至121%左右才能满足需求。不过,目前中国的电池厂都已加大了在原材料等上游产业链的投资。

通用雪佛兰电动汽车停产时间延长两周

据外媒报道,通用汽车在10月13日表示,将把雪佛兰Bolt电动汽车的停产时间再延长两周,当前该公司正在努力加速新电池模块的生产,并优先进行车辆召回工作。9月20日,通用曾宣布Bolt车型所用的电池已经恢复生产,预计电池更换工作将在10月中旬开始。该公司表示,LG化学已经使用了新的制造工艺,并与通用汽车合作推进“审查和加强电池质量保证计划”。通用还将在大约60天内推出一个新的“高级诊断软件包”,它将在现有的指导下提升电池的可用容量。

一财点评:对于电动车来说,电池安全问题十分重要。此次通用电动车召回,与其电池供应商LG化学有关。电池企业和电动车厂商在电池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均应该加强力度。此次通用电动车安全问题可能会对其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LG化学的市场份额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