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快速上行,引发市场对全球能源危机的讨论。本文主要分析了此次欧洲能源危机的起因,及其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
欧洲能源危机的起因:需求变化不大,供给问题是主因。与中美不同,当前欧洲最“缺”能源的英国、西班牙,工商业能源消耗低于疫情前水平,整体能源需求未明显增加。从欧洲涨价最快的天然气而言,当前欧洲天然气消费规模整体处于2015-2019年区间之内;但从供给端来看,2015年以来,欧洲天然气生产规模呈现逐渐下台阶趋势,2020年以来尤为明显,能源供给问题显然更加严重。
欧洲能源供给根本制约:对外依存度高+能源转型下的结构调整。当前欧洲能源消费占比前三为原油、天然气、煤炭。而这三种能源欧洲都需依赖于进口,这也导致欧盟整体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60%,能源结构本身具有脆弱性。2015年后,欧洲不断降低传统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占比,提升清洁能源的比例。但是在储能技术发展不完全背景下,依赖自然资源的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不稳定性较大。这使得本就脆弱的欧洲能源结构“雪上加霜”。以此次能源“重灾区”英国为例,其发电能源中,天然气占比最高(36%),其次为风电(24%),而煤炭占比仅为2%。
本轮欧洲能源危机的供给症结:产能收缩+库存消耗+供给受限。
2014年后,经历油价暴跌和疫情两轮冲击,全球油气产能收缩明显。2020-2021年欧洲经历冷冬,天然气库存快速消耗,降至历史低位。2021年欧洲来风条件恶化,风电供给较之前两年明显下降。俄罗斯-欧洲天然气管道输气量位于低位,且较为不稳定。
短期来看,在今年底明年初之前欧洲通胀或仍在高位。虽然当前欧洲需求恢复一般,服务业价格并未快速上涨,但商品价格已处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高点。上游向下游的价格传导或将持续,叠加2020年低基数效应,2021年末至2022年初,欧洲通胀读数或将维持在高位。
长期来看,需注意气候变暖和能源转型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影响。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加剧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导致能源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全球气候行动背景下各国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但新能源在当前发展阶段存在供给稳定性不足问题,或增加全球能源供求格局的脆弱性。
风险提示:欧洲通胀抬升,全球能源供应脆弱性上升。
(王涵为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随着国内老旧营运货车报废补贴范围扩大至天然气车辆,行业预计燃气重卡将依托政策倾斜加速替代。中国石化加气站业务正从中受益。
“对等关税”下,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受损在50万桶/日左右,2025年国际油价主流运行区间将下移至60-70美元/桶。
原油生产由降转增。3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903万吨,同比增长3.5%,1—2月份为下降0.2%;日均产量61.4万吨。
核聚变技术的难度大,目前仍面临耐辐照、耐高温材料和超导技术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战。
公司称其坚持提质降本增效,盈利水平保持高位,从而穿越油价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