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183个基点,报6.4009,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4192。
此外,央行今日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900亿元。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任何时候,影响汇率升贬值的因素都是同时存在的,只是不同时期不同因素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人民币升值并不等同于升值压力或预期,汇率动起来有助于吸收短期冲击,释放市场压力,避免预期积累。同时,汇率波动有利有弊,汇率动起来以后,既可能触发市场的自发调整,也可能会招致新的预期管理或调控措施。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
此前,中金公司分析称,美元的走势、出口的变化以及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方向将是左右今后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中长期来看,在美元重新走强、中国贸易收支平衡化以及货币政策宽松的可能性的背景之下,人民币持续升值走强为小概率事件。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表示,在海外生产趋于改善的状态下,我国外贸的超高景气度可能有所回落,意味着贸易顺差可能向合理水平回归。近期,市场修正货币政策放松预期对汇率水平的影响,也更多是一次性而非趋势性的。此外,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影响仍是外汇市场一大变量,年底前美联储可能放缓扩表节奏,推动美国长端利率和美元汇率上行,全球资金或从发展中国家回流美国。
若美元对人民币继续跌至7.1~7.15区间,出口商可能会将更多美元存款换回人民币。
例会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中偏强态势。
机构依然预期美元将走软,部分投行已将未来12个月的美元/人民币预测调整至7以下。
前所未有的全球资金再分配带来重大机遇。
可借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之机,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将为扩大资本账户开放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