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林伯强:能源供需短期不平衡导致能源短缺︱能源危机系列评论之三

第一财经 2021-11-09 20:41:40 听新闻

作者:林伯强    责编:任绍敏

理论上政府的政策措施对于解决缺电问题是及时有效的,但现实中政策如何得到执行决定了电力供需是否可以尽快平衡。

年初以来,全球石油、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例如欧洲由于能源消费结构对天然气的依赖较高,且主要依赖进口,因此短缺现象更为严重,欧洲天然气价格甚至已经上涨了600%;另外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多国电价飙涨,美国电价同样大涨,甚至蔓延到居民端电价,煤炭价格也屡创新高。不少舆论开始反思新能源的弊端,比如破坏环境、发电不稳定、成本高等。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发展新能源(风电光伏)无疑是为了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不稳定和成本高的确是其主要特性和缺点,但新能源不应该为这轮能源短缺负责。从全球来看,目前新能源占比很小,不足以影响能源大局。比如,中国是新能源大国,但风电光伏在当前电力结构中比较小(9%左右)。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8月全国发电量相比2020年累计同比增长11.3%,其中火力发电量占比为71.9%、水力发电量14.1%、风力发电量6.8%、核能发电量5.0%、太阳能发电量2.2%。风电、光伏发电端影响非常有限,不可能是此轮缺电和限电的主要原因。

随着全球经济从疫情中逐步复苏,整体能源需求增长恢复很快,供应相对较为乏力,其中原因很多,包括复产、物流、气候问题,等等。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能源需求下降4%,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降幅。国际原油市场也因疫情冲击,需求大减,曾一度暴跌至“负油价”。全球主要产油国和输出国纷纷大幅压低产量,以保证市场稳定。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球经济逐渐回归正轨。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出口市场份额在5月份创下近年新高,欧美等国三季度消费明显回升。一方面全球逐渐适应疫情冲击,各行各业复工复产,能源需求强势反弹;另一方面全球物流出现缺箱和进口国港口塞港等不利因素,冲击了产业链和有效供给,不仅推动运价全面加速上涨,还导致能源供需短期失衡。

全球极端气候问题也是能源供需短期无法很好平衡的原因之一。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干旱天气正在全球范围内频发,2021年巴西降雨量已降至20年来最低,同时遭遇干旱问题的还有美国多个南方州,内华达州、加里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均面临这一危机。中国今年水电发电也受到了气候影响。除了极端干旱天气,极端寒流等也使得能源供需失衡。美国得克萨斯州今年2月还曾因极端寒流进入“重大灾难状态”,全州40%电力供应中断,导致电力系统危机。

对全球而言,目前的能源短缺是相对的,因为欧佩克还在限产。作为全球油气进口第一大国,中国近年来对天然气、原油等能源对外依存度上涨很快,全球油价、天然气价格的定价权在国际市场,全球油价、天然气价格上涨也会直接给中国的油价、天然气价格带来影响。

但从中国能源电力结构看,煤炭还是占主导地位,是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要因素。8月以来,广东、江苏、辽宁和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相继出台各类限电限产措施,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一时成为焦点话题。国内的“限电”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与目前国际上的能源短缺本质上是相似的,主要是需求增长太快,供给跟不上,导致能源系统不平衡。

对中国缺电情况展开分析,电力需求增长过快导致供给相对不足,主要是由于高耗能产品价格(如铁铜铝)大幅度上涨,鼓励了高耗能生产,加上疫情影响后工业生产的加速复苏(包括外贸订单)等,带来了电力需求大幅度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1~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8%,这让近年来习惯性应对温和性电力增长的供应端,显得措手不及,力不从心。电力需求大幅度上涨的压力主要在煤炭上。然而,由于煤价快速上涨,而电价无法灵活相应调整,导致煤电系统出力不足。上游煤炭价格是影响火电企业经营成本的主要因素,电成本、电力系统的效率、资源禀赋共同决定了中国的煤价和电力成本,火电企业度电边际利润将主要由电煤价格决定。

现阶段中国不应该缺电。从煤电装机总量上来看,今年的煤电利用小时数应该在4500小时左右,因此全国电力装机够用。长期以来,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火电(基本是煤炭发电)满足了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和电力平稳运行。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前期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较大,煤电利用小时数最高接近6000小时。2012年之后,伴随着高质量经济增长理念和环境治理,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逐渐下行。近年来煤电利用小时数只有4000多,说明煤电产能足够。

今年中国电力供应结构中,火电占70%以上(其中65%以上是煤电),电力消费结构中工业用电占70%(其中45%以上是高耗能),两个70%叠加到一起,对电力供需影响非常大。所以,解决这一轮限电的主要工作也应该从这两个70%入手,从电力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用力。近日政府采取了及时的应对措施,基本思路也是电力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用力。

从供应侧,中国的能源系统以煤为主,煤炭是重要基础能源,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如果煤炭价格持续走高,会对上下游产业链和经济运行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此次政府干预煤炭价格,是希望抑制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和投机。而随着政府多项举措的出台,尤其是政府加强监管、严厉查处资本恶意炒作动力煤期货,煤炭期货价格很快回落,但煤炭现货价格取决于煤炭需求、煤炭产能释放的速度和冬季煤炭运输保障,在政府政策的作用下,预计煤炭现货价格也会逐渐回落。

从需求侧,国家发改委提出了重大电价改革,朝电力市场化走出了非常大的一步,主要体现在高耗能行业市场交易价格不受上浮20%限制。目前高耗能行业(重工业)占了超过45%的用电量,而且高耗能行业对电价很敏感,电价上涨会抑制高耗能的电力需求,对煤炭的需求也会相应下降,可以较快地使电力供需达到平衡。因此,如果政府的电价改革得以切实实施,发挥从需求端抑制煤炭用量的作用,则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限电问题。当然,电力系统调配能力和煤炭运输体系顺畅也同样重要。

总结一下,政府短期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尽快稳定降低煤炭价格,提升发电企业发电积极性;同时调整工业电价政策,特别是放开高耗能电价上涨限制,是抓住了电力供需和煤炭供需的主要矛盾。理论上政府的政策措施对于解决缺电问题是及时有效的,但现实中政策如何得到执行决定了电力供需是否可以尽快平衡。在电力价格上,以往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是电价可以大幅度下降,但是如果电价上涨比较高,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短期尽快平衡电力供需的关键。

(作者系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