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中小微减负,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成主旋律

第一财经 2021-11-23 18:22:10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林洁琛

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后,短期内应不会再出现传统的降准降息操作,而是以落实再贷款政策工具为主。

纾困中小微力度再加码。“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帮助其渡过难关。”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近期,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部分地区停电限电等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

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有效落地;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

中小微现金流承压

受疫情反复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现金流匮乏等困难。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聂贤祝日前表示,目前,中小微企业面临上游成本挤压和下游需求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生产经营仍面临困难,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是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华财经发布的《金融科技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也指出,当前中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融资服务,以银行、金融科技公司为代表的机构,都在快速提升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明显改善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市场环境。

邹澜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下一阶段将持续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内部资源配置,强化外部激励约束,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资源投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

纾困政策落地见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上升。针对于此,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加大小微企业政策的落实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成效正在逐步体现。

几组数据可以证明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成效一方面体现在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展期方面,这也是中小微最迫切、最核心的诉求之一。2020年至今年10月,银行累计对14.4万亿元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其中支持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11.8万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9.1万亿元。

另一方面,在提升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便利度方面,今年1~10月,中征平台共支持近2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1.46万亿元;另外,截至今年10月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获贷率超过七成,户均贷款余额为7526万元,小微企业融资继续保持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态势。

从总量来看,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6.7%。从覆盖面来看,普惠小微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2021年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4217万户,同比增长34.1%。贷款利率方面,在2020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继续稳中有降,10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4%,比2020年12月又下降0.14个百分点。

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

针对近期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诸多困难,邹澜指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准备着重从三方面继续推动相关工作:一是用好新增的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将优惠利率传导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2000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中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其次,统筹做好两项工具到期后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接续,同时重点关注延期贷款、信用贷款的质量情况,有效防控信贷风险;

三是,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强化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加强科技手段运用,大力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同时,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推动信用信息共享、融资担保等配套机制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疫情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量快速上升。伴随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市场专家普遍预计,随着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陆续推出,在纾困帮扶中小微企业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进一步发力。

虽然央行在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删掉了“货币总闸门”的表述,但也指出,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和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包括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继续落实两个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延期工作等。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看来,删除“货币总闸门”的表述也许意味着后续货币政策宽松的可能性被打开,当然宽松的节奏和时间仍需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处于等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观察美联储货币政策“出牌”变化、并处于通胀上行压力掣肘下的“观察期”。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后,短期内应不会再出现传统的降准降息操作,而是以落实再贷款政策工具为主。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分析,货币政策要实现“稳增长”目标,核心在于宽信用,在“稳增长”目标下,宽信用基本成为确定方向。以再贷款为主的结构性工具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主旋律,而由于具有“先贷后借”、直达实体的特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将有效推进宽信用进程。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昨日沪指一度触及3100点 近期能否成功挑战年线压力区?|晨会博弈

中邮证券:市场或仍以存量博弈为主,短线指数或将延续震荡态势。财通证券:结构性机会为主,建议关注中字头、工程机械、低空经济叠加新质生产力、低价+业绩增长方向。中信建投:市场风格进一步强化“大市值+大成交额+业绩增长”的特征。后续应多关注政策发布带来不断超预期变化的行业与方向。爱建证券:一季度的二八现象预计在二季度逐渐改善,不过市场结构性特征将是常态,尤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仍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方向。

04-19 10:14

朱鹤新: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用好储备政策

总的看,前期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开局良好。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04-18 14:28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重磅会议:呼吁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

后期监管层或将通过遏制资金空转、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等方式,推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归围绕政策利率的常态化波动。

04-04 09:21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

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03-21 10:37

货币政策委员会新变化,证监会主席吴清等4人加入

名单显示,易会满、刘世锦、蔡昉、刘国强四人退出,吴清、宣昌能、黄益平、黄海洲四人加入。

03-20 17:4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