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经济恐怕有1个黑天鹅、3个灰犀牛。”11月27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上表示,现在国际形势不容掉以轻心,要警惕疫情“黑天鹅”和债务衰退、产业链重构、低碳冲击三大“灰犀牛”。
首先是疫情“黑天鹅”。就在11月25日,一种携带大量突变的新冠新变种在南非快速传播的消息引发全世界担忧。李稻葵表示,当前疫情的演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如果“再来一遍”,全球经济很有可能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下行或衰退,各国都不能掉以轻心。
关于“灰犀牛”,李稻葵首先提到了债务衰退。此前为应对疫情,各国大规模使用财政政策,全球范围内国债水平相对GDP上升了18%,叠加此前高基数水平,未来债务衰退的影响不容忽视。李稻葵认为:“无论疫情延续与否,全球债务都是一个大麻烦,以后的利率水平还会提升。”他同时提醒,在美国财政政策收缩之后,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更高。
第二是产业链重构。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已经在全球上演,疫情正在强化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逆全球化”的意识。李稻葵指出,将部分产业“搬回”自己国家违反了基本的经济规律,生产成本的上升会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会因此受到较大负面冲击,需提前做好准备。
第三是低碳冲击,其本质是包括储能技术在内的传统能源替代技术不够成熟。“发达国家现在铆足了劲儿要减碳,但是按照百分比算,发达经济体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新兴市场国家,因为已经过了那个阶段。”李稻葵提示,发达国家推进低碳的条件比我们好,但碳减排、征碳税、碳交易带来的化石能源价格上涨也进一步加大了通胀压力。而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石油巨头以践行社会责任等理由加入减产行列,加上价格上升,李稻葵认为,最坏情况下存在爆发“第二次原油危机”的可能性。
对于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上述挑战,李稻葵认为,不论疫情何时消失,都要高度重视未来几年的经济工作,转变增长方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调动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例;培育低碳新市场并让其真正发挥作用等。“如果能花15年时间把10亿人口中的4亿变成中等收入人群,那中等收入人群就翻一番,经济增长很有动力了,双循环的格局就真正形成了。”李稻葵认为,相比参与企业少且受金融资金影响的碳交易市场,碳税的征收可能对提高碳排放成本更有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发现一起猴痘聚集性疫情,新疫情由2024年在非洲最先监测到猴痘病毒新变异株Ib引发。
哪怕是一名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它也能尽心倾听,发声,让人感动。正是有第一财经这样的媒体,让人们了解到很多真实的情况,让很多当时像我一样觉得无力无助的人,获得了迫切需要的帮助,感受到温暖。
从初期的野蛮生长到逐渐步入规范,直播电商的历程伴随大厂战略更迭、短视频平台崛起、头部主播更替,充满了变革与挑战,第一财经始终站在一线,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度解析,记录并解读行业的每一步发展。
广东省最近一周新增报告病例突破2000例
瑞典报告一病例感染了在非洲发现的新型猴痘病毒变异株Ib,这是该病毒在非洲大陆以外传播的第一例。专家称该病例的发现很可能意味着欧洲有数十例未被发现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