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的变化再度引发市场关注。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将对全球和中国市场带来何种影响?
“新毒株的出现并不会让全球经济突然出现逆转。但是确实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一帆表示,奥密克戎出现之后,从上周的市场表现来看,全球股市有向下压力,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慌。
对于明年全球和中国经济表现,在29日的媒体会上,胡一帆指出,经历了近两年的疫情影响,明年经济将恢复新常态。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投资者最关心三方面问题——目前的高通胀是否会持续,经济是否进入滞胀状态?哪些因素推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后,决策者将如何应对?
第一,对于高通胀是否会持续,胡一帆认为,高通胀将在明年二季度见顶,之后开始温和下滑,进入温和通胀状态,再进入常态化阶段。预测明年全球通胀在4%左右。
“今年的高通胀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能源价格高企,特别是石油价格高企所推动。”她提到,新冠疫情恢复之后,需求大幅度增长,但是供给未上升,因此带来瓶颈。中国市场方面,预计在明年一季度(通胀)开始见顶,而后回落。
第二,哪些因素将推动2022年经济增长?总体而言,胡一帆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特别是对于发达经济体,明年上半年经济仍会有比较高的增长,下半年开始恢复常态。而中国市场或将相反,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第三,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决策者如何应对?美联储加息和央行降准备情况受关注。
不同于市场预判的美联储会在明年下半年加息,瑞银预测,美联储将在2023年加息。其给出两大预判理由:一是基于上述对通胀周期的判断,通胀在明年二季度见顶,下半年开始比较温和,因此,美联储加息压力相对缓解;二是全球经济在上半年“前高后低”,下半年开始放缓进入常态化之后,美联储也会对加息保持谨慎。
中国市场方面,瑞银预计在明年春节前央行会降准一次,信贷政策保持宽松。
此外,在全球资产类别偏好方面,瑞银表示,股债相比更偏向股票。“明年我们觉得债市还会继续承压。明年继续看好股票,而非债券市场。”胡一帆称,判断周期性行业或有较大利好表现。
“我们觉得明年下半年经济增长放缓之后,具有防御性的医疗保健行业更会耀眼。看好医疗保健、健康科技、基因疗法、医疗设备等等。”胡一帆表示。其同时表示,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绿色经济、颠覆性科技、5G技术等也存在一定投资机会。
建议投资者不宜对短期行情过度反应,中美贸易可能只是影响国内A股的因素之一,要把握好投资收益与市场风险之间的风险收益比。
无论货币政策规则还是财政政策规则,目前对“GDP量”的权重都超过了对“价”的权重,价格的权重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在扩大电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上下功夫,有序推进首批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适时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经营电信业务。
“企业储蓄中大量来自国有企业,而这部分资产收益并未直接用于消费。若能将一部分国有股权划归社保基金,尤其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将国有股权资产收益用于支出,便可将“不能消费”的资产转化为“可以消费”的资源。”
宣昌能重点介绍了面对当前全球不确定性上升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