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小于去年,节奏明显缓慢。今年截至11月底,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为3.43万亿元,剔除中小银行预留额度为3.28万亿元,小于去年同期的3.55万亿元。10月底发行进度为79.5%,远慢于去年同期的94.6%,但11月过后发行进度几乎与去年持平,节奏明显后置。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的要求下,预计全年可以发完财政部下达的3.47万亿元的额度。
对比去年,今年新增专项债虽然仍以基建为主,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占比明显增加。今年1-10月投向基建的新增专项债约占6成,低于去年近7成的比例,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占比却比去年多了约6个百分点。作为项目资本金,专项债主要投向了以铁路,收费公路和干线机场为主的交通领域,占比超过了8成。
专项债发行后置对社融和资金流动性的影响可控。在10月份新增专项债创下今年新高后,社融增速仍为10%,与9月持平,预计年底可回升至10.2%。专项债集中发行对流动性有抽水作用,但央行以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和投放万亿MLF的方式进行对冲,资金面继续保持平稳。
2022年稳增长压力大,专项债发行大概率前倾。在明年经济面临稳增长压力和地方政府债务率高居的背景下,预计专项债限额将在3.5-3.65万亿元之间。且明年从年初开始就需要财政端发力,新增专项债加快发行并更多投向基建,节奏前倾,为全年经济形成托底,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的投向将集中在后半年。政策端将在促增速和防风险之间求平衡。
风险因素:政策端态度不明;疫情持续反复。
(作者为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
2021年至202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5.5%的较快增长速度,其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
为防止盲目开工新建项目以及形成“半拉子”工程,内蒙古要求原则上用于支持在建项目的额度不得低于本地区额度的50%。
伊朗掌控着中东最重要的石油通道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承担全球近四成石油出口供应。分析人士认为,一旦以伊冲突造成该海峡封闭,势必会在短时间内大举推高油价。
各地拟用专项债“收地”的节奏明显加快。
标普500指数第一季度下跌4.6%,纳斯达克指数大跌10.5%,双双创下2022年以来的最差季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