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今年行情的胜负手

我们判断(1)新一轮库存周期预计在2023年二季度末开启,(2)在历次企业主动补库存阶段,股票是表现最好的资产,二季度有望迎来一轮牛市行情,(3)建议关注消费板块和与设备更新需求相关的机械设备板块。在此之上,经由剖析2006至2019年间四轮库存周期,共16个阶段中大类资产以及行业板块的涨跌,我们总结了基于库存周期框架下的投资时钟。

02-22 18:32

无论美联储立场如何,市场已在交易降息预期

尽管美联储反复强调将维持高利率水平一段时间,并表态今年不会降息,但市场已经跑在了美联储前头。

02-03 19:04

2023年经济向上的基础:新增社融或多增五万亿

我国处于房地产大周期拐点出现后的阶段,需要金融加大力度支持企业部门加杠杆来稳经济。

01-29 17:25

海外能源危机与中国下游制造业的机遇

天然气价格高涨下,若国内外煤价持续倒挂,将利好部分下游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我国下游制造业对德日的部分替代效应仍会存在,更多体现在机械机电类产品中。

2022-10-31 17:27

拿什么对冲地产和出口的下行压力?

9月地产投资降幅进一步扩大,出口增速也明显回落,消费虽有所恢复,但仍有加速空间。那么该拿什么来对冲两大指标的下行?

2022-10-26 19:19

四季度股债双牛的逻辑之三:流动性继续宽松

外部风险不大、国内经济处于复苏初期、流动性环境保持宽松等等条件有望在四季度具备,坚定看好股债双牛。

2022-10-18 17:13

四季度股债双牛的逻辑之二:需求边际回暖

需求边际回暖,经济处于复苏初期,这是看好四季度股债双牛的第二个逻辑。

2022-10-17 17:07

四季度,我们看股债双牛

企业中长贷回升期,价值股和金融板块表现通常较好。利空债市的因素有宽信用回归、经济好于预期修复。

2022-10-13 18:52

汇率与地产变局下的货币政策展望

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企稳,央行短期内再降息可能性有多少?四季度是否有必要降准?资产配置的意义究竟为何?

2022-10-12 17:21

四季度是否有必要降准?

针对10月存在的资金缺口,降准是较为理想的解决方式。形式上或为全面降准25bp+置换部分MLF。

2022-10-10 18:31

需求回暖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发生了

2022-09-29 13:02

宏观数据测算方法和高频数据体系

搭建分析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宏观指标的逻辑脉络,把握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向。市场关注的宏观指标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维度:一是生产指标,包含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利润相关指标;二是需求的三驾马车,包含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指标,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指标,以及出口相关指标;三是总量指标,包含GDP、社会融资规模;四是通胀指标,包含PPI、CPI。二是高频指标与其指向的中低频指标具有经济学上的联系。按照上述要求找到高频指标后,我们构建了信达宏观工业生产指数、消费指数、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出口指数,并对指数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2022-08-19 19:16

如何理解“MLF缩量+降息”的政策组合?

针对上半年流动性极松的现象,市场上不少观点将其归因于贷款需求偏弱。在我们看来,理解这一轮流动性宽松的关键在于存款。

2022-08-18 18:13

货政报告没讲的可能更重要

央行指出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面临偏松加剧通胀、偏紧加大经济硬着陆风险的两难困境。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下行压力最大的时期已经过去。央行对国内经济的主要关注点包括国内消费恢复面临居民收入不振、资产负债表受损和消费场景受限等挑战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服务业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等。7.28政治局会议将保持战略定力作为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表明政策思路正在回归疫情前的常态,随着经济和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稳增长的重要性在边际弱化。但在优先级上,支持经济增长暂时仍享有最高权重。

2022-08-12 17:07

宽松的延续:下半年流动性与货币政策展望

上半年回顾:狭义流动性宽松,广义流动性持续改善。究其原因,一是财政、货币政策双积极,基础货币供给充裕;二是疫情冲击下实体融资需求承压,资金滞留在银行间市场;三是同业渠道信用扩张推动资金利率下行,加剧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分化;四是出口维持韧性,外汇占款、外汇存款、非银存款等渠道对流动性形成补充。下半年广义财政有超过一半的支出空间(上半年支出进度45.2%),货币政策以稳增长为优先,提前收水的风险不大。2)广义流动性三季度承压,四季度改善。下半年社融增速有望达到11%以上,由于CPI升温、PPI持续下行,预计平减指数可能前高后低。

2022-08-10 16:04

从历次“断供风波”看当前地产困局

近期各地烂尾楼断供事件持续发酵,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通过梳理2008、2014年两波断供事件的始末,我们对本轮断供潮和未来地产走势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2022-08-05 15:15

疫情频发,加工业减产,还未到担心经济过热的时候

7月制造业PMI为49%,低于6月份的50.2%, 降至收缩区间。其中新订单和生产两个指数降至收缩区间。统计局还提到由于价格水平大幅波动,部分企业观望情绪加重,采购意愿减弱,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PMI继续位于收缩区间,明显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2022-08-03 15:29

美国对华关税调整推演:豁免可能大于减免

早期美国针对前四轮加征清单的多批豁免已经陆续到期,截至目前,尚处于豁免有效期内的商品清单仅余两大项豁免:一是疫情相关的医疗防疫用品豁免清单,二是今年最新一批352豁免清单。关税调整方向:下一步,美国对华关税调整的主要方向可能是杂项制品、机械设备、纺织原料和部分与日常出行相关的运输设备等。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美国对华关税调整的主要方向可能是杂项制品、机械设备、纺织原料和部分与日常出行相关的运输设备。

2022-07-25 13:34

下半年经济的三大关注点

全年经济增速大致在多少?上半年的失业率为5.7%,距离全年目标仍有差距。依据疫情后的奥肯曲线估算,今年达成就业目标的经济增长底线大致是4%。上半年经济增速为2.5%,这意味着下半年经济增速需要达到5.3%,是一个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增长水平。

2022-07-20 15:18

专项债还是特别国债?—下半年增量政策再推演

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达到了13723.6亿元,创下单月发行量新高。后续有望在9、10月提前使用明年专项债额度,为四季度基建投资提供资金保障,全年基建投资增速预计在10%左右,GDP增速预计在4%以上。在政策端积极推动下,6月各地方政府纷纷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当月发行量达到了13723.6亿元,创下了单月发行量的新高。1-6月34062.6亿元的专项债中66%的资金投向了基建,其中有35%投向了市政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17%投向了交通基础设施,8.1%投向了农林水利,3.7%投向了生态环保,另有1.9%投向了能源和冷链物流设施。

2022-07-19 16:31
  • 解运亮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