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2021年11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2.0%,高于预期增长17.2%,低于前值增长27.1%;进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31.7%,高于预期增长18.2%和前值增长20.6%;贸易顺差由前值845.4亿美元收窄至717.2亿美元。
出口:11月出口增速超预期,生产恢复拉动扩散,价格支撑持续。2021年11月出口增速虽有回落,但下半年以来持续超预期。考虑到2020年11月出口基数较高,出口同比回落已被市场预期,而出口持续超预期背后,海外生产恢复拉动出口逻辑发生扩散,价格支撑出口逻辑仍在持续。(1)分商品类别看,2021年11月,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仍在上升,达到年内最高值,全球供应链恢复支撑我国生产型外需的逻辑在延续,下半年以来尤其是11月比较明显的边际变化是对东盟出口呈现走好趋势,或与下半年以来东南亚疫情缓解、生产逐渐恢复相关,海外生产恢复拉动我国出口的逻辑发生从美欧到东盟的扩散。(2)2021年9-10月,国内价格上涨背景下,价格因素对出口的支撑经历上台阶,11月部分商品口径下的出口价格贡献仍处于较高水平,价格因素对出口的支撑仍在持续。
进口:11月进口超预期,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扩大明显,大宗进口改善。11月,进口同比增速大幅上升。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上升明显,是主要拉动因素,我国自韩国、日本进口增速也现上升,或反映随着“双控”压力趋缓,我国生产有所恢复,设备类进口需求上升。除此之外,大宗商品进口也出现改善迹象,从大宗商品进口量价同比拆分看,价格贡献较10月保持稳定,数量贡献较10月拖累状态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小幅为负状态。细分大宗商品进口看,原油、铁矿、钢铁、铜制品、煤炭进口金额同比、数量同比较上月均有上升;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煤炭进口量价同比均大幅上涨,且金额同比涨幅远大于数量同比涨幅,或反映进口煤在扩量的同时,涨价也明显。
展望:短期出口仍有韧性,2022年需关注出口份额回落。2021年下半年以来,海外生产恢复拉动出口逻辑发生从美欧向东盟的扩散,9月以来价格对出口的支撑持续,出口体现较强韧性。短期来看,无论是海外生产性需求进一步复苏,对中国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仍有支撑;还是全球疫情周期性反复背景下,中国产业链韧性维持;均意味着短期中国出口仍有韧性。往后看2022年,全球供应链恢复过程持续,叠加2021年高基数影响,2022年出口增速大概率会出现前高后低走势,出口或逐渐向前期平台回归;从近期数据看,剔除价格因素之后,一些重点商品的出口数量增速已经出现放缓,需要保持关注。但海外病毒变异对于全球经济恢复也带来也新的不确定性,如果海外疫情再起波折,或也会推迟我国出口回归的时间点。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风险。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风险。
(作者为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今年一季度,我国煤炭供给整体宽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累计约12亿吨,同比增长8.1%。
美国油气在中国进口油气总量中占比不高,中国对美油气进口没有依赖性,可在全球找到较多替代品,中国买家已在转向。
3月当月,进出口2280.5亿元,增长12.2%,增幅创14个月来新高。
截至4月19日,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8585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第135届同期增长20.2%。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1~2月累计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年初“两新”政策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