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碳中和愿景 | 盘点COP26的成果,展望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

第一财经 2021-12-16 18:17:08

作者:安永EY    责编:张健

《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要点内容包括首次承诺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提升缔约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建立全球碳市场机制以及支持绿色债务和资金等。COP26期间其它受到国际关注的成果包括签署《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全球甲烷减排承诺》正式启动、中美两国联合发布的《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的成立和民间资本对净零排放的支持。逐渐减少(Phase Down)化石燃料 《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是第一个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纳入其中的国际协定,特别是针对不具备碳捕获技术的煤炭发电厂和低效的化石燃料项目,加速降低补贴方面。

2021年11月13日,今年备受期待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The 26thsession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FCCC,下称 “COP26”)尘埃落定。来自197个国家和区域的缔约方代表经历了长达两周的谈判,在最后一刻签署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Glasgow Climate Pact)。公约受到与会国的支持,重申了人类需要立即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努力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防止全球灾难性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大幅上升的共识。

不过,COP26主席阿洛克·夏尔马(Alok Sharma)在峰会结束发言中对各方达成妥协的公约说道:“1.5度的全球温升目标仍然活着,但脉搏微弱,只有我们共同信守承诺,才有生存的希望”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也表示,这份协议的结果反映了当今世界针对气候变化的各种利益、矛盾和政治意愿水平,并引用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话,“不要用得到的收获去评价每一天,而要用播下的种子” 提醒与会者,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OP26的成果是正确道路上具有积极意义的一步

COP26的成果包括《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签署和COP26期间内同时启动的气候行动。《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要点内容包括首次承诺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提升缔约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建立全球碳市场机制以及支持绿色债务和资金等。COP26期间其它受到国际关注的成果包括签署《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全球甲烷减排承诺》正式启动、中美两国联合发布的《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的成立和民间资本对净零排放的支持。

逐渐减少(“Phase Down”)化石燃料

《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是第一个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纳入其中的国际协定,特别是针对不具备碳捕获技术的煤炭发电厂和低效的化石燃料项目,加速降低补贴方面。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进展,但在降低补贴的具体时间进度以及对“低效”化石燃料补贴的定义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要求公约在承诺“淘汰”煤炭的措辞上从逐步“淘汰”(“Phase Out”)改成逐步“减少”(”Phase Down”)煤炭的使用。尽管不能使各方满意,但各缔约方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立场,以确保在化石燃料的使用承诺上达成共识。

提升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

在COP26结束前,绝大多数缔约方提交了更新后的NDC。按照更新后的NDC计算,2030年的排放目标减少了约15%,预计本世纪末的升温幅度为2.7℃,较5年前的NDC下计算的3.6℃升温取得显著改善。NDC目前还不足以满足《巴黎协定》中将全球温升限制在2℃以内、争取1.5℃的目标。各缔约国在公约下同意于2022年底前改善、重新审视和加强各自的2030年国家气候目标,并且将审查时间缩短至两年,而不是《巴黎协定》最初规定的5年。印度承诺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中国承诺就其承诺的峰值排放和实现净零排放共享详细的路线图。

全球碳交易市场机制

《巴黎协定》的第6条(Article 6)旨在建立全球碳市场机制。在过去的6年中,由于受限于不同缔约国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地位,始终无法就建立全球碳市场机制达成共识。本次在COP26上达成了协议是业界普遍认可的成功,其意义在于创造竞争性并鼓励清洁技术的升级,同时将释放数万亿美元的资金用于保护森林、建设可再生能源设施和其他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全球碳市场机制的建立能达成协议的关键在于:针对NDC下碳排放额的“重复计算”的问题采取了合理的应对措施,并且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作为协助资助气候适应的举措,不在国与国之间的碳资产双边贸易上征税。另外为了确保旧的减排信用额不会涌入市场,规定了2013年之前发放的碳信用不得进入结转。

绿色债务和资金的支持

《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指出发达国家未能实现在2020年前达到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向净零排放过渡的承诺,并鼓励发达国家缔约方尽快实现承诺并持续到2025年。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近期气候融资承诺和历史气候融资水平的分析,1000亿美元的目标有望于2022年迈进,并在2023年实现。公约还鼓励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因气候变化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进行补偿。损失和破坏涉包含气候变化对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的影响。

全球森林保护和恢复行动

涉及100多位国家领导人所签署的《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是在COP26期间达成的首份重要协议。这份宣言承诺在2030年之前停止森林砍伐并扭转土地退化的趋势,并获得了140亿欧元(约192亿美元)的公共和民间资金,用于保护和恢复森林。

全球甲烷减排行动

由美国和欧盟联合带领的《全球甲烷减排承诺》(Global Methane Pledge)在COP26上正式启动,并已有105个国家同意在2030年前减少甲烷排放量30% 的承诺。预计若实现承诺,到2050年,全球温升至少将减少0.2摄氏度。

中美联合强化气候行动

中国和美国发布的《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中美两国同意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并在《巴黎协定》框架下采取提高力度的强化气候行动。其中,双方计划开展21世纪20年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法规框架与环境标准。同时,中方计划在其近期通报的NDC之外,制定一份全面和有力度的甲烷国家行动计划,争取在21世纪20年代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成立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下称 “IFRS 基金会”)于11月3日宣布成立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旨在从公众利益角度出发,制定一套综合性的全球高质量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IFRS基金会将于2022年6月前,完成对气候披露准则理事会(CDSB)以及价值报告基金会(VRF)的整合,并发布由技术准备工作小组(TRWG)制定以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框架为基础的气候相关披露准则样稿和一般披露要求样稿。ISSB 的成立以及气候相关披露准则样稿的制定将督促企业提供统一标准、具备可比性的高质量气候相关信息和报告。

民间资本致力净零排放

覆盖了来自六大洲、45个国家的450多家金融领域公司的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在COP26宣布,超过130万亿美元的民间资本将致力于实现经济的脱碳转型。包含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出口信贷机构、证券交易所、信用评级机构、指数供应商和审计单位在内的金融领域机构,承诺实现积极科学减排目标,包括最迟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受联合国高层气候行动倡议组织 (UN High Level Climate Action Champions)委托的最新研究指出,民间资本可以提供实现净零目标所需的总投资的70%。

中国彰显实现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2021年11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向参与COP26的各国领导人发表的书面致辞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需要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和加速绿色转型。实际上,在COP26召开前的一年中,中国政府已经在有计划、有节奏地部署“双碳”目标相关工作。尤其是在COP26召开前夕,连续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彰显了中国实现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在政策层面,中国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出台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同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这些举措向全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在彰显决心的同时,中国将真抓实干,说到做到。

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意义不言而喻。COP26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各种利益、矛盾和政治意愿水平”,中国对外部环境有着充分和深刻的认识,但同时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压力和挑战,尤其在各项措施进一步明晰并落实到行动之际。中国“双碳”战略的部署突出“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通畅和风险防范”等原则,落脚点在于先立后破,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依托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及市场机制体制的建立完善,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快速调整以及经济发展由“量”向“质”的根本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中国碳排放权市场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连接并参与全球碳市场交易机制的重要纽带和平台。

碳排放权交易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促进产业低碳转型升级和实现碳中和的市场工具。在建立全球碳交易市场机制的过程中,中国必然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建立和碳配额的价格上争取话语权和定价权,维护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利益,这也是为何中国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原因。2021年7月16日上线的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发电行业2000多家,覆盖超过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就此诞生3。未来还将纳入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石化、建材、造纸及航空等重点行业,并逐步推出提升市场效率的配套机制及金融支持体系。

作为碳交易市场的主体,中国企业对于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很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将之纳入日常经营和长期价值实现的实践中。根据自身在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建立合适的碳资产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对碳资产的开发和交易进行规划,有效管理和平衡转型风险和资产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将气候变化所催生的转型风险和相对应的碳资产管理策略与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进行衔接。随着碳资产规模的积累和扩大,中国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积极和开放的态度,加速技术和商业创新以及能力建设,依托数字化技术、负碳技术以及碳金融的创新,不断提升碳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主动融入全球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过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和智慧。

总结

COP26保持住了实现控制温升1.5℃目标的希望。在意识层面上,COP26再度强调了加强全球应对气候紧急状况的极端紧迫性,以及全世界实现公正、公平的气候转型的必要性。中国在彰显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决心的同时,其行动将是影响全球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用播下的种子去评价每一天”,中国的行动和进展令人期待。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