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60年代“婴儿潮”人口集中进入退休年龄背景下,关注劳动力短缺带来的收入和利润新变化

2021-12-23 17:30:01

作者:诸建芳    责编:张健

近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屡创新高,短期或持续高达约1100万人/年,形成结构性就业压力。当前高校毕业生数续创新高,但与此同时,上世纪六十年代婴儿潮人口集中进入退休年龄,2022年可能出现较大劳动力短缺。

近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屡创新高,短期或持续高达约1100万人/年,形成结构性就业压力。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退,劳动力供给日益成为紧约束,随着60年代“婴儿潮”人口集中进入退休年龄,2022年退休人口或明显高于新参加工作人口。劳动力短缺有助于改善工资收入,促进消费、推进共同富裕,但可能制约企业利润增长。工资占比较低、工资增速低于利润增速的行业,以及劳动者相对年轻的新兴行业,预计受到劳动力短缺的影响较弱。未来各方或推进机器换人、延迟退休、人力资本优化,形成工资收入、居民消费、企业利润间的良性循环。

当前高校毕业生数续创新高,但与此同时,上世纪六十年代婴儿潮人口集中进入退休年龄,2022年可能出现较大劳动力短缺。

近年高校毕业生数持续攀升,预计2021年、2022年分别为909万人、1076万人,短期内毕业生数或将延续约1100万人水平,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但今年调查失业率并未随三季度经济增速下行而走高,而是下降至11月的5%,继续超前完成了新增就业人数目标。我们认为劳动力短缺问题正逐渐显现,普遍就业难、工资低的历史阶段或逐渐翻过。估算表明,2022年退休的人口数量约较新参加工作人口数量多720万人,为首次出现劳动力短缺,工作岗位的供给可能明显大于对岗位的需求,考虑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不同学历人口参加工作时间差异等因素的估算也表明,2022年或是劳动力短缺的拐点。2016年以后求人倍率较快上升,重点城市岗位供求趋于紧张,特别是高技术人才求人倍率接近3倍。

劳动力短缺背后的推动因素是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口、总人口陆续达峰。

综合联合国人口署等主要机构预测,预计我国总人口在2028—2031年阶段性达峰,老龄化速度排在各国前列。劳动年龄人口在2013年已阶段性达峰,预计到2035年、2050年较现在可能还有约7700万、1.8亿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经济活动人口和就业人口在2017年阶段性达峰,就业人口受到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双重不利影响。

劳动力短缺有助于提升工资收入水平,催生机器换人、延迟退休等新趋势。

近年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工资实际增速基本快于GDP增速,劳动力较短缺的城市的工资上涨较快。在劳动者议价能力提升、养老育幼负担转嫁、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求职者可能工作更好找、收入改善更快。美、德数据印证了劳动力短缺与工资正相关。我国退休年龄相对偏早、工业机器人密度相对较低,未来政府或积极推进延迟退休、机器换人等措施,提升劳动生产率、参与率。

各行业不同程度面临工资上升对利润的制约,有待建立工资、消费、利润良性循环。

工资和利润率呈倒U关系,某些行业盈利增长快,但薪酬上升可能更快。2019年,19个门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工资占比高于增加值占比,2015—2019年,4个行业工资年均增速快于行业名义GDP增速。

从上市公司层面看,劳动力短缺问题也有所反映,近年来A股公司工资薪酬相对于利润比例趋势性提升,2021年2季度,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6个行业薪酬高于盈利,14个行业薪酬占盈利比例大于70%。

从近5年平均增速看,有18个行业工资薪酬增速快于净利润增速。需关注当前工资上升速度偏快且退休压力较大的行业,工资增速低于净利润增速的行业,以及劳动者相对年轻、退休压力较小的新兴高技术行业,更能抵御劳动力短缺的影响。未来各方或加强技术改造、人力资本优化配置和成本合理转移传导,推动工资收入、居民消费、企业利润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