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后,在全社会特别是经济领域热议不断。“双碳”目标下可以获得哪些发展机遇?
在今天(28日)举办的“浦江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夏光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主要行动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紧紧牵住降碳这个“牛鼻子”,倒逼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进行能源革命。
他说,经济社会发展从来都是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本、技术、管理制度等,因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突破点是对外开放、引进资本和技术、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等。
之后,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重要约束条件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地、生态等自然要素的稀缺性上升,不能为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双碳”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约束条件。但同时,碳减排只提出了相对目标值,未提出碳排放达峰的绝对值,碳中和也没有提出具体的目标值。这说明,实现“双碳”目标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不是单纯的碳减排,而是要保持必要的经济发展速度。
一家钢铁企业生产景象。摄影/章轲
夏光说,“双碳”目标的实现倚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突破。在实现“双碳”目标中,企业面临很多发展机遇,这些机遇既反映在碳达峰中,也反映在碳中和中。他认为,“双碳”目标下,企业至少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机遇。
首先是新产业发展机遇。这一阶段,国家将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其次是低碳改造的机遇。这一阶段,国家将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等。
再次是碳汇建设机遇。这一阶段,国家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等。这些都将为企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安全危机、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给全球气候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
绿色低碳技术从“走出实验室”到“走向市场化”的中间环节仍相对薄弱
近年来,“认购碳汇”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部分地方甚至在不存在碳汇损失的非法狩猎、非法采矿、污染环境案件中要求行为人购买碳汇。
本届大会由第一财经、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共同主办。
涪陵是全国最大最集中榨菜产区,其产量约占全国的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