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赵伟:本轮债务出清或尚未结束

第一财经 2021-12-28 11:49:36 听新闻

作者:赵伟 ▪ 杨飞 ▪ 马洁莹    责编:杨志

对于股市而言,确定性较强、收益相对较高的资产减少,将推动资金向权益类资产要收益,“固收+”和权益类产品增长,有利于股票市场的结构深化。

2011年以来,债务违约风险呈现3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当前正在经历第四轮。

2010年以来,一共出现四轮信用利差明显走阔、违约风险发酵的阶段,分别为2011下半年至2012年、2015年前后、2018年及2020年底以来,分别对应2011年“云投集团”事件、2012年钢企破产,2015年过剩产能危机,2018年民企“违约潮”,及2020年底以来部分地方国企和房企债务违约等。

违约风险,从一开始点状“暴露”到过剩产能行业主体等,逐步向重资产的地方城投平台和地产等领域扩散。第一轮债务违约风险发酵,并没有打破债券刚兑,但市场“信仰”已明显动摇。2015年至2021年的债券违约事件多出现在周期性行业中 ,其中,2015年违约多出现在设备制造行业;2016、2017年,采掘钢铁行业违约较多;2018年以来,违约多集中在基建链和地产行业,尤其是地产债违约频现。

出现实质性违约的主体多为弱资质民企,但近年来国企、高评级主体也明显增多。过往违约信用债中,民企违约债券规模占比超60%,第三轮违约阶段的2018年尤为集中、当年违约90%以上为民企。近年来,国企违约逐渐增多,违约债券占比较2020年前抬升23个百分点至39%左右;高评级主体债券违约明显增多,AAA违约债券占比由原来15%以下升至当前30%以上。

驱动逻辑变化下,近年来债务出清周期明显拉长。前两轮债务违约风险的暴露,频率性相对较低、出清周期相对较短,例如,2015年左右的“过剩产能危机”,部分钢铁采掘类企业集中违约,伴随供给侧改革推进、行业利润改善等,违约阶段性“清零”。近年来,债务出清节奏拉长,从信用环境修复时长也可侧面印证,以企业债券融资同比的底部到阶段性顶部作为一个修复周期来看,2012年、2015年后的信用修复时长大约1年,而2018年“民企违约潮”后,企业债券修复周期长达2年以上。

政策调控定力、债务压力凸显下,本轮债务出清过程或尚未结束。地产政策微调,重在避免地产出清带来民生等领域“次生风险”;对于前期扩张较快的房企债务,坚持企业自救责任和市场化处置原则。违约风险发酵下,银行放贷谨慎、机构认购债券意愿下降等,加大房企债务“螺旋式”收缩压力。地产出清过程中,土地市场的降温,拖累地方土地财政,使得前期累积的地方债务压力更加凸显,尤其是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的地区。

“资产荒”延续下,债牛基础牢固、股市结构深化。对债券市场而言,利率债和高评级信用债确定性强;但地产和城投等违约风险的频现,改变资金对“确定性”的理解和定价,不同地区、不同主体债券分化加大,优质主体或享受相对更低的成本定价。对于股市而言,确定性较强、收益相对较高的资产减少,将推动资金向权益类资产要收益,“固收+”和权益类产品增长,有利于股票市场的结构深化。

风险提示:

1、部分行业销售惯性下滑、叠加债务到期压力较大,或加速债务风险暴露。

2、地产等行业调控方向明确,关注政策的边际调控变化。

(赵伟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原标题为《那些债务违约,教会我们的事》。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