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财经新年寄语:2022,最重要的是信心

第一财经 2021-12-30 23:17:56 听新闻

作者:杨宇东    责编:谢涓

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新出版的第一财经杂志有一篇“编者的话”,标题是《无论如何,新年要快乐啊》。

看着这个标题,心里会起些小波澜,它暗含了一种转折关系,就是当下正面临着坎坷和不易,但是即便风雪载途,终究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要快乐起来。

确实,新年总是应该快乐的,毕竟新年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代表着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回首2021年,从全球经济的角度而言,确实如同在世纪疫情的激流中逆水行舟,病毒不断变异,疫情持续反复,贸易纷争难解,经济尚未复苏,通胀已成威胁。不敢轻言快乐。

再看中国经济,虽然GDP增速领先全球,出口形势“风景这边独好”,但毕竟各国经济依然还在全球化框架下,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深度融合,唇亡齿寒,不可能长期你损我荣。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远洋物流阻塞、消费和投资不振的危害正在逐步显现,正如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敏锐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会议用了25 个“稳”字来定调明年的经济,也由此可见会议所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程度。

所以,新年来临之际,来之不易的成绩让人欣喜,但是严峻的挑战则让人忧心。我们要快乐起来的理由不能只是因为新的一年就要到来。经济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不会简单因为某个时点的到来而陡然转向,必须有更多前瞻精准的因应之策。最近和不少经济学家交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他们围绕着财政和货币政策、三驾马车、结构政策等给出了很多专业的解读和建议,我相信这些政策和建议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应有的效果,无论是逆周期还是跨周期,无论是稳还是保。但是我更关注的是会议精神中那些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稳定信心的表述,比如“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比如“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比如“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比如“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些表述指向的首先是政策的方向性,以及制定政策所需要遵循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原则,最终起到的效果还是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就像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所强调的:“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不久前举行的上海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要“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这些表述强调的都是政策前后的系统性、稳定性、长期性,同时也是在尽力呵护市场主体的信心。

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投资需要信心,经营需要信心,消费需要信心。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清晰的发展战略、稳定的改革方向、精准的宏观调控、及时的政策纠偏,就是信心的最大来源和保障。

2022年必然又是人类在逆境中奋斗的一年。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什么能让人快乐?经济数据?年终奖?还是股票指数?其实新年的快乐更多来自于对未来的期待,而支撑这些期待的则是对未来的信心,一旦企业家、消费者和投资者都拥有这种信心,再加上中国经济广阔的市场、巨大的潜力,所谓的短期挑战、三重压力,最终都会被征服和跨越。

(作者为第一财经总编辑)

2021记忆|专题

22个热词前瞻2022|专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