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方面,12月份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月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回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4.0%、51.6%和51.1%,均继续高于临界点,行业保持扩张。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随着一系列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等稳定经济发展政策力度加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建议投资重心逐步向中下游转移,关注增长较快的高技术制造业等硬科技行业。
政策方面,近期多部委密集发布科技产业的十四五规划,具体针对智能制造、国家信息化、医疗装备产业、机器人产业、数字交通以及原材料工业等领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大国战略博弈进一步聚焦制造业,未来我国的科技产业领域将会沿着自主可控和创新引领两条主线展开,在顶层政策支持下,十四五规划重点提及的细分科技领域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业绩层面来看,目前A股年报业绩预喜率达81.51%,共97家企业,其中医药生物、电子、化工、机械设备行业企业较多。在业绩增速方面,我们以业绩预告净利润增速平均值计算,20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100%,15家净利润增幅在50%至100%之间,其中业绩增幅预计翻倍股主要集中在化工、医药和电子等高景气度行业。
市场层面,从历史经验来看,A股开门红行情可期。通过统计过去十年元旦假期之后上证指数涨跌幅,上涨概率较大,尤其是元旦后一周沪指上涨概率达到80%。具体来看,过去10年元旦假期之后一周上证指数上涨概率达到80%,平均涨幅为2.27%;之后一个月上证指数上涨概率达到60%,平均涨幅为1.04%。具体到行业层面,过去十年元旦后一月上涨概率较高行业的分别是国防军工、基础化工、钢铁、电子、家用电器等,上涨概率均超过60%。
A股2021年交易收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7%、12%,均连涨三年。同时2021年A股全年成交额已超过2015年牛市期间水平,创下历史新高,我们认为是主要受到居民财富加速入市和量化交易增长刺激作用影响,预计今后日均万亿成交额有望成为市场新常态,A股将迈上新台阶。我们认为在经济数据回暖叠加政策逐步落地以及业绩层面的支撑下,预计1月A股有望实现开门红,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三条主线投资机会:
1)政策利好的科技成长板块投资机会。近期多部委密集发布科技产业的十四五规划,具体针对智能制造、国家信息化、医疗装备产业、机器人产业、数字交通以及原材料工业等领域。未来我国的科技的发展将会沿着自主可控和创新引领两条主线展开,在顶层政策支持下,规划重点提及的细分科技领域板块投资机会值得关注,重点关注5G、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
2)消费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业绩双重驱动下的戴维斯双击行情。在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经济背景下,2022年提振消费有望成为重要抓手,在消费升级、市场下沉方面有望获得更多的产业政策支持。同时, 22年消费板块的盈利能力大概率迎来显著提升,在低基数效应下业绩弹性较高,估值端在政策及景气度的提振下,也有望迎来显著修复。
3)年报预喜板块投资机会。目前A股年报业绩预喜率达81.51%,共97家企业,其中医药生物、电子、化工、机械设备行业企业较多,业绩增幅预计翻倍股主要集中在化工、医药和电子等高景气度行业,可重点关注四季度业绩边际改善幅度较大且持续性较强的优质标的。
(作者为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康崇利)
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及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中国智能家电制造商凭借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独特的设计创新,正持续赢得海外市场青睐。
第一财经《市场零距离》节目与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就A股市场现状、板块投资机遇及出口企业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
3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8%,连续6个月运行在54%左右的较好水平。